【文章內(nèi)容簡介】
與抽象邏輯相結合的方法。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在運動和發(fā)展中把握西方書法思想的實質(zhì)。【創(chuàng)新之處】 Applicant: Hui WuApplication No.: 14306750(1)本研究對中國書法對外傳播史的總結,在學術史上尚未有之;(2)本研究是基于20世紀中國書法發(fā)生重大變革的特殊時期所做的有針對性的研究;(3)基于本人的學術背景,作者從譯介學的角度看待中西對待書法態(tài)度上所折射出來的文化差異,和由此導致的對書法及相關術語的稱謂;(4)收集的語料庫和最后建立在西方讀者接受能力基礎上得出的詞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將理論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預期成果本研究預期產(chǎn)生以下成果:(1)20世紀西方用外文出版的書法書目清單;(2)20世紀中國書法對外傳播的歷程;(3)海外書跡清單;(4)20世紀西方對中國書法的觀點態(tài)度的分類歸納概括總結;(5)建立一個同質(zhì)的(Homogeneous)的語料庫,對相關的文本作動態(tài)的整理;(6)編纂出關于書法的雙語詞典。主要參考文獻[1][J].中華讀書報,2012(334)[2]——中國美術館書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48157 [3](“國際書法文獻展 文字與書寫”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 臺中: 臺灣美術館, 2000:6366 [4][J] 書法之友,2002(4):810 [5][J] 文藝研究,1998(5):102110 [6]〃風格〃畫史——方聞與中國藝術史研究[J].文藝研究,2004(4):115160 [7]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8][J].廣東社會科學,2004(3):513 [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0]王岳川.“2010〃中國書法的國際教育與域外傳播”論壇[R].2010 Applicant: Hui WuApplication No.: 14306750 [11]鄭瑞,[J].新美術,2013(3):8891 [12] [D].2009 [13] 中國法書名跡集[M] 東京:中央公論社,1982 [14]Gordon, Art of Calligraphy in Modern China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15]Gao, expressive act in Chinese art: from calligraphy to painting[M].Uppsala: Academia Upsaliensis, 1996 [16]Murck, Alfreda。Fong, Wen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17]Sullivan, three perfections: Chinese painting, poetry, and calligraphy [M].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99.[18]Yee Calli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Its Aesthetic and Techniqu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19]Kwo, brushwork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ts history, aesthetics, and techniques [M].New York: Dover, 1990.[20]Yen, and pow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M].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5.第二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校簡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jīng)國家教育部批準,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以創(chuàng)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tǒng)和社會擔當?shù)膭?chuàng)新型高層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期開設理科、工科、經(jīng)濟管理類和人文社科類專業(yè)。長遠辦學規(guī)模為國內(nèi)外學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學校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龍翔大道2001號,大運公園南側,龍翔大道以北,占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學校采用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管理機制,采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學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師資,引進的師資大多為世界一流大學知名教授和學者,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中英并重的教學環(huán)境、書院制傳統(tǒng)、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大學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yǎng)。目前已與70多所國際知名院校簽訂協(xié)議,共同培養(yǎng)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國家及珠三角地區(qū)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需要,大學正在組建世界級專家隊伍,在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大數(shù)據(jù)、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領域打造國際化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截至目前,來自全球的4500多名優(yōu)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經(jīng)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始學業(yè)。使命和愿景本大學的使命為,通過在寬廣學科領域的優(yōu)質(zhì)教學和研究,以及對社會大眾的服務,致力于對人類知識的創(chuàng)造、傳承和應用,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促進珠三角地區(qū)、全中國以至世界的發(fā)展,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