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9課辛亥革命知識點1革命志士的奮斗(1)經(jīng)過: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xiāng)、瀏陽、醴陵發(fā)動武裝起義。奮戰(zhàn)一個多月后失敗。劉道一等在長沙遇害。(2)影響: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1907年夏,光復會會
2025-06-20 16:34
【總結】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蕩長歌,起伏回響,悲壯動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國救民,上下求索一輩輩英雄好漢,前赴后繼,熱血染山河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
2024-11-28 01:09
【總結】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辛亥革命的醞釀中國國民黨“國父”;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時間:1894年11月性質(zhì):檀香山地點: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奮斗目標: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
2024-11-30 07:25
【總結】背景革命團體、政黨的建立創(chuàng)辦興中會時間:地點:性質(zhì):奮斗目標:1894年檀香山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1894年興中會成立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背景成立時間名稱主要成員領導人1894興中會華僑和會黨孫中山1904華興會留學生和學
2024-12-08 11:09
【總結】第9課辛亥革命第9課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奮斗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含義:廣義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全過程。狹義的武昌起義是指發(fā)生于1911年的武昌起義。背景革命黨人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浙皖起義萍瀏醴
2025-06-20 21:35
【總結】教學目標:?1、記住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的名稱、建立時間及建立者。?2、記住同盟會成立情況。?3、理解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4、記住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首都及頒布的《臨時約法》。?5、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自學指導:認真默讀課文P37—41頁內(nèi)容,正文詳讀,小字略讀(包括史海拾貝),并注意識圖
2024-12-08 07:19
【總結】第9課辛亥革命?這些革命活動結果如何??辛亥革命又是怎么回事?其意義是什么?一、革命志士的奮斗自學課本,找出革命志士為革命而舉行起義的時間、起義名稱和結果。時間起義名稱領導人物結果1906年劉道一、蔡紹南失敗1
2025-06-21 05:25
【總結】第八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命題點一中國近代化的三個階段及中西近代化歷程的比較比較:西方近代化歷程的道路是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經(jīng)濟工業(yè)化;中國恰好相反,即經(jīng)濟工業(yè)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從根本上說,這是由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決定的。?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論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2025-06-21 05:49
【總結】第8課辛亥革命學習目標: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國現(xiàn)今正處在一次偉大民族運動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勢”?!?/span>
2024-12-08 10:55
【總結】一、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黨名稱時間地點創(chuàng)建人綱領興中會中國同盟會1894年1905年檀香山日本東京孫中山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民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
2024-12-08 09:54
【總結】第8課辛亥革命一、課程標準: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二、學習目標和要求1、知識與技能: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2、過程與方法:自學與合作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愛國自強、不斷求索、勇于實踐三、學法指導:觀察課文中的圖畫;學習歷史要注意對歷史知識的比較和聯(lián)系。
2024-11-18 22:34
【總結】第9課 辛亥革命一二一、革命志士的奮斗(1)過程: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 、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xiāng)、瀏陽、醴陵發(fā)動武裝起義。奮戰(zhàn)一個多月后失敗。?(2)影響: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1)過程:1907年夏,光復會會
2025-06-20 16:36
【總結】興中會的成立1、時間2、地點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時間:2、地點:3、總理:4、革命綱領:1905年8月東京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5、機關刊物:三民主義:民報民族、民權、民生
2024-11-19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