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我行業(yè)的工匠,我們都需要工匠精神,我們要向八位大國工匠學習,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奮斗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梁。對于身為人師的我們來說,也要努力做一個充滿“匠心”氣質的教師,不墨守成規(guī)或急功近利,而是將持續(xù)改善和創(chuàng)新當成永恒的旋律。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的方向不應當是囿于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讓孩子們的時間花費在成績單或名次上,更應當側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喚醒和激發(fā),培育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創(chuàng)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僅有能培養(yǎng)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廣闊空間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勵孩子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冒險,并一輩子專注于的教育這一件事的工匠教師,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學習工匠精神心得感悟2??每個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引以為傲的是“中國制造”四個字。確實,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chuàng)造,又是每個國人心中的痛。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缺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和超前創(chuàng)意,更多的是一種兢兢業(yè)業(yè)的傳統(tǒng),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一種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到了最后階段,并產生了最終三名候選人。更多人關注的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攝影師,但是我將會把手中的選票留給那位從未踏足大學之路的焊接大師王師傅,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當前缺失的大國工匠精神,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金鑰匙。??當前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