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變,從而將微觀識別過程表達為宏觀可測定的信號。這無疑是給陰離子識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有實用價值。而生物化學、超分子化學、催化化學以及有機合成技術的發(fā)展,就是要滿足這種日益迫切的需要,本論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立題并開展研究的。將化合物C1溶于乙腈介質中,配置成1103 mol L1 主體溶液。通過比較四種比較靈敏的陰離子基團隨濃度的提高紫外吸收強度的變化我們得到下組數(shù)據(jù): 陰離子基團隨濃度的變化對紫外吸收強的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主體三嗪衍生物在加入Fe3+ 后在波長530nm出現(xiàn)一個新的強烈的吸收峰,與此同時代表三嗪衍生物主體分子的兩個吸收峰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同時我們可以目視到比色皿中液體的顏色由無色透明變?yōu)檠t色)這表示如我們所設想的那樣,主體分子和Fe3+ 發(fā)生反應,生成了一種新的絡合物,如反應機理下圖中得到C2所示。 Yoon J. An OffON Type UTP/UDP Sel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nitor Glycosylation Process[J]. Org. Lett. 2009, 11, 21812184.16. Bianehi E,Bowman James K, Garcia Ea Paa E. Eds. SuPra, noleeular Chemistry of Anions[J]. WileyVCH: NewYork, 1997.17. Bissell R A, Desilva R, Gunaratne H Q N, Lyneh L M, Maguire G E, Sandanyaae K R. Moleeular fluoreseent signalling with fluorspacer receptor systems: approaehestosen singands witehing devieesviasu Pramoleeular Photo Physies[J]. Chem. Soc. Rev. 1992, 21, 187.18. Wiskur S L, AitHaddou H, Lavigne J J, Anslyn E V. Tehsng old Indieators New Trieks[M]. Acc. Chem. Res. 2001, 34, 963972.19. Desvegrne J P, Cazrnik A W. Chemsensors for Ion and Moleeule Reeognition: NATO Asi Series[J]. SeriesC。他們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使我有勇氣面對每一次的挫折和挑戰(zhàn),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但由于文章水平有限,未能進一步探究其詳細的反應機理,也未能得出更為實用的科學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加入四丁基磷酸氫銨(乙腈介質),我們發(fā)現(xiàn)主體分子三嗪衍生物的吸收峰出現(xiàn)加強,而530 nm處的吸收峰逐漸減弱,一直到最后回到粉紅色曲線,并且重合。震蕩均勻后放置在冰箱中等在使用。 蘇冬冬、牛浩濤等人通過使用與陰離子結合較強的咪唑鎓鹽和比較常見的酰胺為識別位點,以具有良好熒光效應的蒽單元作為信號傳感單元,設計合成了一種結構新穎的陰離子傳感器。基于酰胺、脲、硫脲及吡咯的陰離子識別主體,含有傳統(tǒng)的氫鍵給體(NH…X)的這類陰離子識別主體[29]已經取得了廣泛的發(fā)展。 陰離子傳感器應用到了超分子化學中[2325]的概念。 因此陰離子受體的設計是具有相當挑戰(zhàn)性的,有許多的理由:陰離子比等電子陽離子大,因此有一個較低的電荷對的半徑比,這意味著他們相對較小的陽離子,靜電鍵合作用是非常小的;另外陰離子對pH值是敏感的(在低pH值時變得去質子化將會失去他們的負電荷),這樣受體必須在目標陰離子的有效的pH范圍內發(fā)揮功能;陰離子物種有很廣泛的幾何結構,因此需要較高程度的設計去使得受體滿足它們的陰離子客體。大家知道,在活細胞內,信號傳導通過時間細節(jié)和空間細節(jié)方式的磷酸化作用去控制;簡單的無機陰離子氯化物、鹽酸和磷酸在各種各樣的不同細胞類型內,行使一系列重要的功能。這些功能包括pH和細胞體積動態(tài)平衡、液體的分泌和離子傳導。發(fā)展陰離子化學傳感器有一個普遍相近的規(guī)則(規(guī)律)是:至少兩個基元連接,每一個基元都發(fā)揮著各自的功能,提供鍵合點和發(fā)生信號的亞基。超分子化學中的兩個基本概念是主體(受體)和客體(底物),我們通常認為一個分子(主體)鍵合了一個分子(客體)就生成了一個“主客體”化合物或超分子通常,主體是一個大的分子或聚集體,如酶或合成的(空間上具有一個大體積中心或空穴)環(huán)狀化合物;客體是一個陽離子,簡單的無機陰離子,也可以是更復雜的分子(如激素、信息素或神經傳遞單元等)。另外,具有正電荷的基團可以通過正、負電荷間的吸引力產生對陰離子的識別[30]。陰離子傳感器的合成如下圖所示: 經過幾十年無數(shù)研究人員的努力,我們在陰離子識別以及陰離子傳感器設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對人體健康,環(huán)境保護,工業(yè)生產起到了無比重要的積極作用。其它七種陰離子溶液的配制方法同上。據(jù)此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結論:C1和Fe3+ 離子存在發(fā)生配位作用,但是加入四丁基磷酸氫銨后,四丁基磷酸氫銨與Fe3+ 的相互作用能力更強,使得C1和Fe3+ 分離,并形成一個新的絡合物。盡管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任重而道遠,尚有許多有待進一步深入進行的研究工作。在此我特別感謝我們的母校南昌大學。 (b) Sole S, Gabbai F P. A bidentate borane as colorimetric fluoride ion sensor[J]. Chem. Commun. 2004, 11, 12841285.6. Setfon B M, Hunter T. Proteinhos Plloyrlation: A eadelnie Press[M]. NewYork, 1998.7. Johnson L N, Lewis R J. Struet Llral Basisofr Control by Pllos Plloyrlation [J]. Chem. Rev. 2001, 101, 22092242.8. Amlal H, Wang Z. Burnllam C, Soleilllani M. Funetional Cllaareterization of a Cloned Human Kidney Na+ : HCO3 Cotrans Porter [J]. Biol. Chem. 1998, 273, 1681016815.9. Moss B. lyketide Biosynthesis[M]. Chem. Ind. 1996, 407.10. Haesang J, Eun M C, Sung K, Kye C N, Seungwon J. ehemistyr and Anion Building of 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