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輸液500 mL,約需__________分鐘輸完。(5)碳酸氫銨\[化學式NH4HCO3\]可用作氮肥。莊稼生長不茂盛、葉色淡綠、莖葉細小是缺少氮肥的表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是缺少鉀肥的表現(xiàn)。第五步:取兩種鉀鹽,分別在試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幾滴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鉀鹽是________,無明顯現(xiàn)象的鉀鹽是________。柵欄越寬,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率越高。答案:操作步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或樣品)于容器中,加入適量水,攪拌、靜置,通過飲料管向液體中吹氣反應劇烈且伴有大量熱量放出的是生石灰,液體變渾濁的是熟石灰,沒有明顯變化的是碳酸鈣粉末(混合物變澄清,并產(chǎn)生氣泡的是碳酸鈣粉末;混合液變澄清但沒有氣泡產(chǎn)生的是熟石灰)或操作步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分別取少量粉末(或樣品)于容器中,加入適量水,攪拌、靜置反應劇烈且伴有大量熱量放出的是生石灰;攪拌后,固體沉降很快,液體立刻變澄清的是碳酸鈣粉末;攪拌后,液體不易變澄清的是熟石灰四、分析與計算32.(2010北京東城模擬,44) %(密度近似為1 g/cm3)的氯化鈉溶液。答案:實驗一:(2)溶液不變色(3)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NaOH溶液中是OH使無色酚酞溶液變?yōu)榧t色實驗二:CO2和NaOH溶液鹽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因上述實驗只能驗證氣體可能是CO2,而不能確定是何堿液30.(2010湖北宜昌) 做中和反應實驗時,我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氣泡產(chǎn)生。(此處,不受氫前和氫后的限制)。(填字母)〔NH4HCO3〕〔主要成分(K2CO3)〕〔Ca3(PO4)2〕②草木灰呈堿性,你認為它_________ (“能”或“不能”)與所選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其他合理觀點也正確)情感方面:①從民族自豪感的角度談;②從人類的勤勞智慧征服自然角度談;③從化學的發(fā)展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角度談;④從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制約著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角度談。答案:BD13.(2010廣東廣州,19) 向質(zhì)量比為1∶1的鐵和氧化銅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燒杯中還有固體物質(zhì)存在,且該固體只有一種成分,則該固體是( )解析:向鐵和氧化銅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會同時發(fā)生三個反應:CuO+2HCl====CuCl2+H2O,F(xiàn)e+2HCl====FeCl2+H2↑,F(xiàn)e+CuCl2====Cu+FeCl2,若最后剩余的固體物質(zhì)只有一種,肯定是不溶于酸的銅。答案:D(括號內(nèi)為各種礦石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原料,通過高溫冶煉制取金屬,相對而言所產(chǎn)生的廢氣中,含污染空氣并易造成酸雨危害的成分較少的是( )解析:除A選項中的物質(zhì)外,其他物質(zhì)中都含有硫元素,燃燒時,產(chǎn)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氣并容易引起酸雨。判斷這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Z X X Z Y Z Z Y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金屬活動性順序,把X、Y分別插入Z的硝酸鹽溶液中,X無反應,Y表面上析出Z,說明Y比Z活潑,X不如Z活潑。答案:棉花 羊毛 合成纖維 合成橡膠24.(2010黑龍江,31)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我國青銅器的生產(chǎn)和使用在距今3 000年以前的夏商時代,以后的三四百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生產(chǎn)和使用鐵器,直到十九世紀人類才能冶煉出金屬鋁。答案:H2SO4 FeSO4 CuSO4 FeSO427.(2010福建福州課改) 某蔬菜基地在種植蔬菜時,常采用下列方法。(3)通過上述實驗,能否證明鎂、鋅、鐵、銅、銀五種金屬的活動順序?并說明理由。解析:這是兩個探究實驗,實驗一只需驗證水分子和鈉離子不能使酚酞變成紅色,那么就是OH使酚酞變成了紅色。請你設計一個簡便的方法進行鑒別,并完成該實驗報告。能供買化肥的錢只有300元,該同學稍作思考便選擇購買了兩個品種的化肥,而且花錢最少,購得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總的含量最多,試問:①該同學的莊稼缺兩種營養(yǎng)成分,它們是___________。第三步:另取三種銨鹽各少量,分別盛于三支試管中,均滴入少量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銨和硝酸銨,有氣泡放出的是碳酸氫銨。各種肥料的鑒別需要掌握。猜想另外兩種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質(zhì),并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將有關內(nèi)容填在下表中)。500 mL20/50=200。解析:氫氧化鈉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潮解,并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