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目標:在隨意的涂抹之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感受不同的畫筆、不同的方法所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也是學生體會到色彩的搭配與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教學重點:在美術游戲中學會使用畫紙,嘗試以不同筆觸、不同畫材組織畫面。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2024-11-29 03:29
【摘要】第17課漂亮的建筑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課本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一冊教材分析:1、中國的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體驗古建筑的美感。2、本課練習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yè)。3、多樣的制作技法在本課中多次出現(xiàn),學生也有多次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本課
2024-11-30 13:54
【摘要】美麗的天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剪子、膠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種工具和材料,通過想想、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膽地把所感所想表現(xiàn)出來,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色。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用繪畫或剪貼畫的方法表現(xiàn)一幅美麗的天空。難點:作業(yè)的新穎和富于情趣。
2024-11-19 00:06
【摘要】小朋友的畫作業(yè)要求:繪畫一幅油畫棒和水彩結合的“煙花”作品。
2024-11-30 23:23
【摘要】年級一年級課業(yè)類型工藝制作授課日期教學內容第一課、《讓大家認識我》用具材料師:剪刀、彩紙、“集體大樹”的范圖。生:剪刀、膠水、彩紙目標1、:師生一起協(xié)作完成“集體大樹”的制作。2、培養(yǎng)初步的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現(xiàn)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重點師生一起協(xié)作完成“集體大樹”的制作。難點剪或撕
2024-11-19 00:05
【摘要】《畫汽車》說課稿萬里學校葉勝寒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教材第一冊第11課《畫汽車》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法學法、教程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首先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根據(jù)《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汽車》一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
2024-11-19 05:23
【摘要】用眼睛發(fā)現(xiàn)美用雙手創(chuàng)造美——《花點心》說課稿常青第一學校程琦“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質在于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理解人與人相互關系的美,在于以藝術的眼光來認識現(xiàn)實生活。“這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在《教育學》一書中提到的。小學美術教學就應時
【摘要】活動目標:,能用手指大膽的裝飾雞蛋殼。?;顒訙蕚洌和暾碾u蛋殼若干各色顏料若干盤"蛋寶寶"的舞臺照相機電視機毛巾活動過程:一::出示雞蛋殼,引出課題。"蛋寶寶"要參加舞會了,有個蛋寶寶哭了,它為什么哭呢?你想給它設計一件怎樣的衣服
2024-12-08 08:56
【摘要】課題第三課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年級五年級(2)班周次第二周教師教學目標應知:通過實地觀察和分析,學生認識到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xiàn)象中的作用。應會: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了解透視現(xiàn)象及基本規(guī)律,并能運用這些規(guī)律表現(xiàn)身邊的景物。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
2024-11-19 05:15
【摘要】基本信息課題小學美術第11冊第四課《圖形的魔術組合》作者及工作單位楊小軍馬元九年制學校教材分析1、本課通過學習夏加爾《我和我的村莊》的表現(xiàn)方法,將生活中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課主要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2、課業(yè)類型:造型表現(xiàn)學情分析1、六
【摘要】一、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小學學科:美術2、課時:13、學生課前準備:(1)水粉(2)毛筆、鉛筆(3)直尺二、教學課題1、對“明度”一詞有較準確的了解2、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用水粉及明度變化表現(xiàn)一副作品。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色彩的興趣,
2024-11-19 01:20
【摘要】一上第十五課《神氣的小廚師》【教材分析】《神氣的小廚師》是一節(jié)綜合·探索課,教材中針對兒童心理特點,選擇兒童喜歡的食物為題材,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現(xiàn)實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把美術和生活有機聯(lián)系,從不同角度體驗美術的樂趣,增強學習美術的信心。【學情分析】在執(zhí)教本課時,我著重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音樂、圖片和教師富有感染性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