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篇:文言實詞一詞多義 文言實詞一詞多義 把①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②把酒臨風(fēng)(a動詞:端,持b動詞:端起、端著)白①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③往來無白丁(a動詞:...
2025-10-31 22:13
【摘要】理解常見文言文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賴有聲。推斷:借書,借一本幾本尚可,哪有借“滿架”書之理;況且,歸有光是書香門第,所讀之書又不是什么珍本秘籍,一般是用不著去借的。所以,“借”應(yīng)當理解為“積”,是“堆疊”的意思。2、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span>
2025-05-14 01:00
【摘要】120個重點實詞例句翻譯1、愛①愛護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師說》譯文:愛護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去教導(dǎo)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護)《觸龍說趙太后》譯文:父母疼愛子女,就應(yīng)該替他們做長遠打算。②喜歡,愛好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阿房宮賦》譯文:秦統(tǒng)治者愛好繁華奢侈,人民百
2025-10-23 18:19
【摘要】 高中教材文言實詞例析 ?。ǜ呖?20個文言實詞) 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舍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本義
2025-06-10 02:38
【摘要】......高中要求掌握120個文言實詞1.愛,ài(1)名詞,恩惠及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保ā蹲髠鳌ふ压辍罚鹊阶赢a(chǎn)死去,孔子聽說這件事后,流著眼淚說:“他是古代為我們
2025-05-29 18:19
【摘要】【高考語文120個文言實詞用法巧記]】???語文教學(xué)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為120個。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dǎo)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fā),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guān)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wǎng)絡(luò),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xùn)練學(xué)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xué)習(xí)實詞的好方法。(推導(dǎo)提示★ 成語助記■)??一、愛
2025-08-04 13:39
【摘要】高考專題復(fù)習(xí)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文言實詞“常見實詞”的學(xué)習(xí),我們可以以課本附錄中的“文言文常用實詞表”及課文注釋中的實詞為重點,把一個個的實詞臵于一定的語境之下,即一個個的句子,根據(jù)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該實詞的義項。通假字⑴可與不:通“否”。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
2025-08-01 14:33
【摘要】文言文復(fù)習(xí)——實詞詞義的推斷吳縣中學(xué)陸鵬鳴戴風(fēng)卿校左騶?人名:羊續(xù)竇武秦頡焦儉秘?物名:水火鹽麥?地名:舒太山平陽廬江安風(fēng)江夏東園?謚號:安帝桓帝靈帝?官職:卿校太常司隸校尉中使刺史?爵位:太尉?年號:中平?俸祿:二
2024-11-18 22:38
【摘要】文言實詞解釋中考語文復(fù)習(xí)之橫店中學(xué)彭繼峰“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指的是根據(jù)具體語境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中考對實詞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義,這就是需要具備根據(jù)語境理解、識別實詞意義、用法的能力??键c闡述基本原則:1、理解文意,把握語境2、課外考題,考察課內(nèi)積累推斷文言實詞含義
2025-11-02 23:57
【摘要】文言文閱讀之“實詞推斷技巧”講義導(dǎo)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岸上,看著河川的流水,因而發(fā)出感嘆。有同學(xué)說孔子可以哦,還會輕功啊站在河川上感慨,這就鬧笑話了,這里的上不是“位置在高處的,和下相對”,而是“側(cè)、邊”之意。如果不懂文言文很容易鬧笑話,混淆古今,就會誤解古文。比如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的《登池上樓》里面“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辈皇浅靥辽隽舜翰?,而是
2025-08-04 00:17
【摘要】文言實詞、虛詞練習(xí)1.“故”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無故無緣無故C.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臣聞兵以計為本,故多算勝少算D.暮去朝來顏色故
2025-06-29 14:22
【摘要】1、愛楚人愛(寵愛)其子,雖愛(吝惜)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yīng)。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fēng)獨愛(喜愛)菊,眾人愛(愛慕)其高潔,稱之。約其茶亭見之,愛(隱藏)而不見。戰(zhàn)國間,諸侯欲覓安(安全)閑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寢,常與鄰國相安(安撫),以為無患。時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安穩(wěn))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養(yǎng)),于是去險要之遠地安(安置)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屈原忠而被
2025-04-30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