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要耗時間的是五個植物(擬南芥)的生長周期(我們假定每個周期為兩個月)。圖2 圖位克隆過程示意圖(Jander等, 2002)F1代植物自交得到F2代種子,大約播種600個個體以進行突變基因的粗定位(firstpass mapping,圖2)。顯然用于作圖的F2代植物越多,就越能精確地定位突變基因。從一系列侯選基因中鑒定基因是定位克隆技術的最后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轉座子是基因組中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可以通過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過程從基因組的一個位置“跳躍”到另一個位置。第二類轉座子又稱為返座元(retroposon)〔3〕,是近年新發(fā)現(xiàn)的由RNA介導轉座的轉座元件,在結構和復制上與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類似,只是沒有病毒感染必須的env基因,它通過轉錄合成mRNA,再逆轉錄合成新的元件整合到基因組中完成轉座,每轉座1次拷貝數(shù)就會增加1份,因此它是目前所知高等植物中數(shù)量最大的一類可活動遺傳成分。高等植物中的反轉錄轉座子主要屬于Tylcopia類,分布十分廣泛,幾乎覆蓋了所有高等植物種類〔4〕。其原理是利用轉座子的插入造成基因突變,以轉座子序列為基礎,從突變株的基因文庫中篩選出帶有此轉座子的克隆,它必定含有與轉座子序列相鄰的突變基因的部分序列,再利用這部分序列從野生型基因文庫中獲得完整的基因〔1〕。功能互補實驗是最直接、最終鑒定基因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圖位克隆過程用了少于3000個F2代植物個體就成功地定位了突變基因(Lukowitz等, 2000)。然后從這150個個體的葉子或者其它組織中制備DNA用于基因型分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于雜交的突變體植株是作為父本還是母本是沒有關系的。最常見的用于檢測SNPs標記的方法主要是剪切擴增多態(tài)性序列(CAPS),它也是基于PCR的。圖位克隆能實現(xiàn),關鍵在于全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完成和各種分子標記的發(fā)現(xiàn)。圖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 also known as positional cloning, first proposed by Alan Coul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1986, Gene isolated by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functional genes in the genome has a relatively stable loci, in the use of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of separate groups will queue into the chromosome of a specific location, By constructing highdensity molecular linkage map, to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