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22課社會習俗的演變第六單元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學習目標了解民國以來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知識梳理社會習俗的演變剪辮令康有為梁啟超勸禁纏足中山裝旗袍先生君1.下圖所示辮子的留與去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與剪辮子風
2025-06-20 14:49
【摘要】第2單元養(yǎng)成交往品德第5課信任無價第2站相互信任,并落實到實踐中?!靶湃尾坏扔谳p信”,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2017年7月21日,成都14歲中學生小志在地鐵站內遇到了兩名男子,他們自稱錢包丟了,想借點路費,并留下了聯系方式,說晚點會還錢給他。于是小志借了200元給他們,然而到了約定的
2024-11-17 10:00
【摘要】第六單元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第23課文化教育的進步一、新聞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印刷在中國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獻,即僅為印刷而設計并且僅能通過印刷得到的文獻,尤其是報紙和期刊,卻只見于西方?!薄R克斯?韋伯閱讀材料,概括馬克斯?韋伯的觀點。創(chuàng)
2024-11-19 18:03
【摘要】第17課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中共七大會場在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1945年4——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guī)
2024-11-19 14:25
【摘要】螞蟻(張楚),原名張帆,1957年生,當代學者,福建福州人。1984年研究生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現任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出版的散文集有:《文明七巧板》、《叩訪感覺》、《追問往昔》等。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感悟螞蟻的精神,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獨
2024-11-18 02:12
【摘要】第23課內戰(zhàn)爆發(fā)兩張圖片反映的是什么場景?標志著什么?濟南人民歡慶抗戰(zhàn)勝利慶??箲?zhàn)勝利的游行十四年抗戰(zhàn),中華民族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最后的勝利。當時放眼我們整個中華大地,除了勝利的狂歡,更多的是衰敗的經濟,凋敝的民生,停滯的教育,流離失所的人民。這時政府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休養(yǎng)生息,進行國家建設。但是蔣介石卻發(fā)動了內戰(zhàn),再
2024-12-08 05:04
【摘要】一、公車上書(序幕)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涤袨楹土簡⒊摵险诒本﹨⒓訒嚨呐e人1300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救亡圖存。上書沒有達到目的。從此,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涤袨橄?/span>
2024-11-19 14:24
【摘要】第6課維新變法運動康有為梁啟超感事詩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1896《感事詩》中的“事”指的是什么事?《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重,眼看中國人就要淪為亡國奴了。自主學習
【摘要】日出劉白羽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了解作者,掌握本課生字詞。?(2)學習文章運用襯托,對比來表現日出的壯觀和瑰麗的手法。?(3)賞析作者對日出時的色彩,形狀變化的描寫。?(4)理解作者通過對日出景象的描繪所表達的獨特感受和看法。?(5)用心靈感受自然的美麗,
【摘要】珊瑚島石工石工,原名陶世龍,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縣。1948年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學習,1951年到北京市團委機關工作,次年參與建立北京地質學院,歷任教務處科長、副處長,學報副主編、編審,地質學史研究室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瓊qióng花玉樹瑤池璇xuán宮
【摘要】信任最珍貴學習提綱:1、說說你對信任一詞的認識和理解。2、信任和誠實的關系是什么?3、信任有什么重要意義?4、生活中,如果遇到別人信任或不信任你的情況時,你會有什么感受?信任的含義:所謂信任,就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是對一個
2024-11-17 01:42
【摘要】第12課對外開放思考: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什么是經濟特區(qū)?特區(qū)究竟特殊在哪兒?一、經濟特區(qū)的建立改革開放后,我國為經濟目的所設立的實行特殊體制的行政區(qū)域。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一、經濟特區(qū)的建立1、經濟特區(qū)的
2024-11-19 06:56
【摘要】第2課鞏固新政權學習目標1.復述西藏解放的具體過程。2.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掌握土地改革的大體情況,概述土地改革的重要意義。知識網絡西藏阿沛·阿旺晉美北京1951米棉之戰(zhàn)知識網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少數民族封建土地農民
2024-11-16 23:05
【摘要】第六單元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第22課社會習俗的演變社會習俗,又稱風俗習慣,是在一定社會中,社會人群所約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個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們在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習慣。它會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眾的思想觀念、心理意識、宗教信仰、行為準則、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即文化學者所稱的
2025-06-21 01:13
【摘要】第18課尖端科學技術的突破學習目標1.識記中國國防尖端科技發(fā)展的巨大成果。2.了解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廣、屠呦呦的巨大成就。3.通過對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推廣、青蒿素的發(fā)現的學習,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知識網絡原子彈中近程導彈核彈頭東方紅一號鄧稼先知識
2024-11-17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