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 ( )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zhuǎn),借操縱調(diào)速器調(diào)節(jié)輪的轉(zhuǎn)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2)圖乙是用一些石頭擺成的簡單的測量( )的工具,它同樣是利用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 )、( )會改變的原理制成的。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她準備了三個大小相同,重量分別為20克、40克、60克的小球,鐵架臺。(至少兩點)觀察機械擺鐘內(nèi)部結構。A. 水鐘 B. 日晷 C. 擺鐘 D. 原子鐘衡石量書整理 6。接著將擺繩的長度增加到原來的兩倍,觀察改變后的擺在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也反復三次。(3)如果要使A和B在相同條件下擺動速度一樣的話,可以通過減少A的( )或增加B的( )來實現(xiàn)。(1)圖甲是小明在星期天上午9點時看到路邊的情景,當時木樁的影子末端處于A點,如果他過一小時后再來觀察這根木樁的影子,影子會( )(填“變長”或“變短”),木樁影子的末端也會向( )(填“B”或“C”)點移動一段距離。A. 前100毫升水滴完慢 B. 前100毫升水滴完快 C. 滴完的時間是一樣的30. 下面( )圖所示的擺在一分鐘時間里擺的次數(shù)最多。 B. 擺鐘→日晷→水鐘A. 1 B. 2 C. 3 D. 420. 當擺長為22厘米時,每分鐘正好擺65次;當擺長為26厘米時,每分鐘正好擺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