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30分鐘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2021·宜昌中考)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塊磨制成的一個光學器件卻可以取火,這個器件相當于(),正確的是(),此時若用硬紙板將凸
2024-11-28 16:46
【摘要】彈力與彈簧測力計(30分鐘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2021·大田中考)如圖所示,圖中事例不存在彈力的是(),不正確的是()8N的力時,應選用彈簧測力計的最恰當規(guī)格是()10N,分度值為5N,分
2024-11-28 12:31
【摘要】“做功”與“做工”紋絲不動!!真辛苦哪個力的作用對小車有了“成效”?有了“貢獻”呢?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車,小車前進,則小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F支GFF支GF阻F對小車做了功FF支GF阻想想議議叉車舉高貨物
2024-11-17 09:07
【摘要】電流做功的快慢班級:________組號: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情分析】學生已掌握了歐姆定律。學會了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學習內(nèi)容分析】本節(jié)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伏安法”也是電學的基本實驗方法【學習目標】2、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設(shè)計實驗、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能力。
2024-11-28 16:48
【摘要】做功了嗎?學習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課標要求: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功的含義課標的細化要求:①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功的含義。
2024-12-08 01:57
【摘要】第九章第三節(jié)做功了嗎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機械功的概念,能從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2)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規(guī)律,能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
2024-11-20 02:25
【摘要】電流做功的快慢情境導入(l)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速度。)(2)怎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的快慢?(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功率。)(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電流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電功率)(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定義式、單位。(2)知道額定電壓不額
2024-11-19 05:06
【摘要】物質(zhì)的物理屬性基礎(chǔ)知識訓練1.有以下5種物品:橡皮、純凈水、鋼直尺、水銀、塑料三角板。試把它們分成兩類:一類包括,其特征為;另一類包括,其特征為。(題型一)2.現(xiàn)在有書、鐵絲、石膏像、石子、球鞋、皮大衣、鐵錘、足球,鐵鍋、木
2024-11-28 12:42
【摘要】,浮力的大小與4.“死海不死”中說的是人可以躺在海上看書,這時人受到的力是.如果浸在另一種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0,這時它受到的浮力是這兩個力的作用.由于物體在液面上處(填“相等”或
2024-11-28 12:43
【摘要】第三節(jié)做功了嗎FssFABA人的壓力將圖釘壓入木塊。工人推車前進s有力無距離不做功沒有力對它做功有力無距離不做功力和物體運動方向垂直時力不做功冰柱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動結(jié)論:有力才有可能做功,但有力不一定做功,無力就談不上做功。
2024-11-30 06:37
【摘要】第三節(jié)做功了嗎當動滑輪的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拉力F與物重的關(guān)系是什么?拉力上升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高度h關(guān)系又是什么?1、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當動滑輪的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拉力F與物重G的關(guān)系是什么?拉力上升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高度h關(guān)系又是什么?S=nh這是一
2024-12-08 13:41
【摘要】功的定義怎樣算做功功的計算思維拓展模擬實驗F=Fs=s=省力的機械不省距離,而且多用距離省距離的機械不省力,而且要多用力功的定義:把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簡稱功G/2Gh2hG/2×2h=A.吊車拉貨物B.小孩推
【摘要】力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預設(shè)創(chuàng)設(shè)情景觀察: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幅圖片讓學生感受力最初是從肌肉緊張中得來的。(介紹中國的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事跡,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向?qū)W生講解大家非常熟悉的掰手腕游戲,并邀請學生和教師進行公平比賽,同學們作為裁判。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激發(fā)學生
2024-11-18 16:25
【摘要】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跟蹤練習:1、使用杠桿時,若L動L阻,杠桿為,如;若L動=L阻,杠桿為,如;若L動L阻,杠桿為,如。2、釣
2024-11-28 12:32
【摘要】氣體的壓強,當他在海拔4000m以上繼續(xù)攀登時,盡管經(jīng)過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覺到乏力,出現(xiàn)頭暈、耳鳴和惡心等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是(),人體能量消耗大,氣壓偏低(),茶壺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來,抽氣機能抽出燈泡內(nèi)的空氣塊玻璃板的表面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