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103置位部分正是自動控制運算部分。偏偏就是在自動控制部分出現(xiàn)了問題。后來在課本上看到一個實例程序,跟這次的課程設計課題很像。 表 32 列出了現(xiàn)態(tài)增減泵后狀態(tài)后的所有情況。根據(jù) M63 和 M64 的狀態(tài)決定程序的跳轉方向。由于需要在不同的模塊間切換,所以采用 CJ 指令來實現(xiàn)。 C O M 0X 0X 1X 2X 3X 4X 5X 6X 7X 1 0X 1 1X 1 2X 1 3X 1 4X 1 5X 1 6X 1 7X 2 0X 2 1Y 0Y 1Y 2Y 3C O MC O M 1C O M 2K M 1K M 2K M 3K M 4 圖 22 I/O接線圖 電器元件列表 電器元件一覽表如表 22 所示 。 “自動 /手動”切換開關( ON—— 手動, OFF—— 自動),另設自動運行控制開關( ON—— 自動運行, OFF—— 自動運行停止)。 通過對以上三種傳統(tǒng)的供水問題解決辦法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以上三種方案的共同缺點是:自動化程度低,占用大量的面積,運行效率低, 成本較高。本設計的全部程序均通過 PLC調試。 針對目前的小區(qū)供水系統(tǒng)中存在的電能、水資源浪費且供水質量差等問 題采用 三菱 FX2N PLC為核心 控制器, 構成恒壓供水系統(tǒng)。同時由于其存水比較大,在屋頂形成很大的負重,增加了結 構的承重和占用樓宇的建筑面積,也妨礙美觀,此外,屋頂水箱還必須高出屋面幾米,建筑立面較難處理,存在投資大、周期長、能源浪費大的缺點。 K1接通,表示水壓偏低; K2接通,表示水壓正常; K3接通,表示水壓偏高。 L 1L 2L 3M~M~M~M~F R 1 F R 2 F R 3 F R 4Q F 1 Q F 2 Q F 3 Q F 4K M 1P E P E P E P EK M 2 K M 3 K M 41 213 4K M 1K M 3K M 2 K M 41 2 3 4 圖 21 系統(tǒng)主控圖 PLC I/O 資源分配 本設計的控制部分由 PLC完成,由于本系統(tǒng)控制分手動和自動運行,手動運行時,每臺水泵分別有啟動和停止開關輸入,自動運行時,需要有自動運行 /停止開關輸入,水壓判斷開關以及保護輸入等,還有四個水泵輸出。當 X1 為“ ON”時,為手動控制,可以分別控制四臺水泵的啟動和停止;當 X1 為“ OFF”且X2 為“ ON”時為自動運行狀態(tài), 自動工作時,當用水量少,壓力增高, K3 接通,此時可延時 30s 后撤除 1 臺水泵工作,要求先工作的水泵先切斷;當用水量多時,壓力降低, K1 接通,此時可延時 30s 后增設 1 臺水泵工作,要求未曾工作過的水泵增加投入運行;當 K2 接通,表示供水正常,可維持水泵運行數(shù)量。如圖 33 所示 圖 33 系統(tǒng)初始化程序 公共輸出端程序解析 如圖 34 所示,輸出采用集中輸出的方式,可以有效的 避免雙線圈輸出的問題。壓高的執(zhí)行與壓低相似。 由于該系統(tǒng)的水泵采用的是自動控制方式,一次增加或減去一臺,并且是先投入運行的先撤出運行, 后投入運行的水泵先投入運行。第一次去實驗室仿真,根本沒有出現(xiàn)任何我期望的結果。以增泵為例, M103 是我程序中的增泵執(zhí)行標志,只要執(zhí)行一次增泵的操作, M103 就要被復位,不能在進行增泵操作。將定時器線圈前串聯(lián)一個定時器本身的常閉開關,在次仿真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這個問題我請教周圍的同學,沒有一個同學能說出來點像樣的理由,畢竟程序是我寫的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