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 認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教學難點:學生能將本課的認識,初步運用到繪畫作品中。因此我利用實例和課件的演示,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感性地認識線條,感受線的魅力。 展示實物,貼近學生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興趣。 ② 通過線條的表現你感受到些什么? 《放牧圖》:線條粗而短體現了奔馬的驃悍與力度。 思考: ① 畫面中線條有什么特點? ② 你從中體會了畫家怎樣的心情? (合作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 《兩個青年農民》利用曲線與交叉線的結合,是畫面出現層次感,線條的粗細變化也表現了農民樸實的性格。通過臨摹,嘗試并體會線條的表現力,了解、體會畫中線條,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上課時我準備了幾件物品 ,如木棍 ,樹枝 ,樹皮,讓學生用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