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 其它部分的電流或電壓控制的電源。 ?U1 + _ U1 U2 I2 I1=0 (a)VCVS + + ? I1 (b)CCVS + _ U1=0 U2 I2 I1 + + 四種理想受控電源的模型 (c) VCCS gU1 U1 U2 I2 I1=0 + + (d) CCCS ? I1 U1=0 U2 I2 I1 + + 電壓控制電壓源 電流控制電壓源 電壓控制電流源 電流控制電流源 例 1: 試求電流 I1 。+ I139。 +I1= 2 – =1. 4A 本節(jié)實驗 電壓源、電流源及其等效變換; 本節(jié)虛擬實訓 電壓源、電流源及其等效變換; 電路的基本狀態(tài) 電路在使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有三種,分別為 有載狀態(tài) 、 開路狀態(tài) 、 短路狀態(tài) 。 開關閉合 ,接通電源與負載。Ro P = PE – ? P 負載 取用 功率 電源 產(chǎn)生 功率 內(nèi)阻 消耗 功率 ③ 電源輸出的功率由負載決定。 1. 根據(jù) U、 I 的 實際方向判別 2. 根據(jù) U、 I 的 參考方向判別 電源: U、 I 實際方向相反,即電流從 “ +”端流出, (發(fā)出功率) ; 負載: U、 I 實際方向相同,即電流從 “ ”端流出。R0 P = 0 1. 短路處的電壓等于零; U = 0 2. 短路處的電流 I 視電路情況而定。 回路: 由支路組成的閉合路徑。 或 : ?I = 0 I1 I2 I3 b a ? ? E2 R2 ? ? R3 R1 E1 對結點 a: I1+I2 = I3 或 I1+I2–I3= 0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 KCL) 反映了電路中任一結點處各支路電流間相互制約的關系。 對回路 1: 對回路 2: E1 = I1 R1 +I3 R3 I2 R2+I3 R3=E2 或 I1 R1 +I3 R3 –E1 = 0 或 I2 R2+I3 R3 –E2 = 0 I1 I2 I3 b a ? ? E2 R2 ? ? R3 R1 E1 1 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 KVL) 反映了電路中任一回路中各段電壓間相互制約的關系。 支路電流法 支路電流法: 以支路電流為未知量、應用基爾霍夫 定律( KCL、 KVL)列方程組求解。 4. 聯(lián)立求解 b 個方程,求出各支路電流。 RG 支路數(shù) b =4,但恒流源支路的電流已知,則未知電流只有 3個,能否只列 3個方程? 例 3: 試求各支路電流。 (2) 若所選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 , 則因恒流源兩端的電壓未知,所以,有一個恒流源就出現(xiàn)一個未知電壓,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不可少列 KVL方程。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對結點 a: I1 + I2 –I3 = – 7 對回路 1: 12I1 – 6I2 = 42 對回路 2: 6I2 + UX = 0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c d 1 2 因所選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 而恒流源兩端的電壓未知,所以有 3個網(wǎng)孔則要列3個 KVL方程。 網(wǎng)孔 1 1 1 4 1 2 5 1 3 1( ) ( )l l l l l SR i R i i R i i u? ? ? ? ? ?網(wǎng)孔 2 2 2 4 2 1 3 2 3 2 3( ) ( )l l l l l S Si R i i R i i u u? ? ? ? ? ?網(wǎng)孔 3 6 3 3 2 3 5 1 3 3( ) ( )l l l l l SR i R i i R i i u? ? ? ? ? ?經(jīng)整理, 網(wǎng)孔 1 1 4 5 1 4 2 5 3 1() l l l SR R R i R i R i u? ? ? ? ? ?網(wǎng)孔 2 4 1 2 3 4 2 3 3 2 3()l l l S SR i R R R i R i u u? ? ? ? ? ? ?網(wǎng)孔 3 5 1 3 2 3 5 6 3 3()l l l SR i R i R R R i u? ? ? ? ? ?11 1 12 2 13 3 11l l l SR I R I R I U? ? ?21 1 22 2 23 3 22l l l SI R I R I U? ? ?31 1 32 2 33 3 33l l l SR I I I說明 : R1 R2 R33稱為網(wǎng)孔的 自電阻 ,分別是網(wǎng)孔 3的回路電阻之和,取正值; R1 R2 R31稱為網(wǎng)孔的 互電阻 ,分別是相鄰網(wǎng)孔 2,網(wǎng)絡 3,網(wǎng)孔 1的共有電阻,取負值; US1 US2 US33分別為三個網(wǎng)孔的電壓源的代數(shù)和,凡電壓源的電壓方向與網(wǎng)孔電流方向一致時,取正號,反之,取負號。 結點電壓法: 以結點電壓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 111 RIEU ??因為 111 RUEI ??所以2. 應用歐姆定律求各支路電流 : 111 RUEI ??222 RUEI ???33 RUI ?1. 用 KCL對結點 a 列方程: I1 – I2 + IS –I3 = 0 E1 + – I1 R1 U + - b a E2 + – I2 IS I3 E1 + – I1 R1 R2 R3 + – U 將各電流代入 KCL方程則有: 3211RUIRUERUE ??????S2整理得: 3212211111RRRIREREUS?????RIREUS1?????注意: (1) 上式僅適用于兩個結點的電路。 2個結點的結點電壓方程的推導: 即結點電壓方程: 例 1: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試求各支路電流。 C點為參考點。 I239。 疊加原理 2121 RREII 39。 + I239。 I239。 S IRRRI2112 ??S21121IRR RRR E ????根據(jù)疊加原理 22112S1RIRIEIII????解方程得 : S212211 IRRRRREI????用支路電流法證明: 原電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列方程 : I139。 I239。39。 = KE2E + KS2IS ① 疊加原理 只適用于線性電路 。 ④ 解題時要標明各支路電流、電壓的參考方向。 + – US39。 R3 R2 R1 IS I2? + – US ? 解:由圖 (c) 5S3232 ???????? IRRRI ?????? RIU ???????? UUU例 2: 已知: US =1V、 IS=1A 時, Uo=0V US =10 V、 IS=0A 時, Uo=1V 求: US = 0 V、 IS=10A 時, Uo=? 解:電路中有兩個電源作用,根據(jù)疊加原理可設 Uo = K1US + K2 IS 當 US =10 V、 IS=0A 時, 當 US = 1V、 IS=1A 時, US 線性無 源網(wǎng)絡 Uo IS + – + 得 0 = K1? 1 + K2 ? 1 得 1 = K1? 10+K2 ? 0 聯(lián)立兩式解得: K1 = 、 K2 = – 所以 Uo = K1US + K2 IS = ? 0 +(– ) ? 10 = –1V 戴維寧定理 二端網(wǎng)絡的概念: 二端網(wǎng)絡: 具有兩個出線端的部分電路。 有源 二端 網(wǎng)絡 RL a b + U – I E R0 + _ RL a b + U – I 等效電源的內(nèi)阻 R0等于有源二端網(wǎng)絡中所有電源均除去(理想電壓源短路,理想電流源開路)后所得到的無源二端網(wǎng)絡 a 、 b兩端之間的等效電阻。 有源二端網(wǎng)絡 等效電源 解: (1) 斷開待求支路求等效電源的電動勢 E 例 1: 電路如圖,已知 E1=40V, E2=20V, R1=R2=4?, R3=13 ?,試用戴維寧定理求電流 I3。 ????? 221210 RRRRR,所以解: (3) 畫出等效電路求電流 I3 例 1: 電路如圖,已知 E1=40V, E2=20V, R1=R2=4?, R3=13 ?,試用戴維寧定理求電流 I3。 有源二端網(wǎng)絡 E – + G IG RG a b E – + G IG RG 解 : (1) 求開路電壓 U0 E U0 + – a b – + I1 I2 12211 ????? RREI 12432 ????? RREIE39。 R0 + _ RG a b IG a b E – + G IG RG 本節(jié)實驗 疊加定理、戴維寧定理的驗證 本節(jié)虛擬實訓 疊加定理、戴維寧定理的驗證 謝謝觀看 /歡迎下載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