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墻面 11墻體 墻面 其它層橫墻外墻4墻體 墻面 32墻體 墻面 內墻14墻體 墻面頂層重力荷載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載+50%屋面雪載+縱橫梁自重+半層柱自重+半層墻體自重。為考慮這一有利作用,在計算梁的截面慣性矩時,對現(xiàn)澆樓面的邊框架取=(為梁的截面慣性矩)。m)1031041039104 橫向框架柱的側移剛度D值表26橫向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計算 項目柱類型層根數(shù)底層邊框架邊柱184524邊框架中柱259014中框架邊柱2028616中框架中柱2781016946948二至六層邊框架邊柱231674邊框架中柱440834續(xù)表 項目柱類型層 根數(shù)二至六層中框架邊柱2733316中框架中柱45750161438328 橫向框架自振周期按頂點位移法計算框架的自振周期。然后由求出,再用求出框架結構的底部剪力,進而求出框架各層剪力和結構真正的位移。<[]=1/450。這樣求得的框架內力,梁跨中彎矩較考慮活荷載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彎矩偏低,但當活荷載在總荷載比例較大時,可在截面配筋時,~。豎向荷載作用下,考慮框架梁端的塑性內力重分布,調幅后,恒荷載及活荷載彎矩見圖,圖中括號內數(shù)值。跨中若小于應?。皆谪Q向荷載與地震組合時,跨間最大彎矩采用數(shù)解法計算,如圖所示。跨+*活*地震作用q跨度R(左震)R(右震)X(左震)X(右震)M(左震跨間最大)M(右震跨間最大)MGAMGBMEAMEBKN/mmKNKNmmAB6 5 4 3 2 1 BC6 5 4 3 2 1 具體計算見表:跨間最大彎矩計算表框架梁的內力組合表見:梁的內力組合表梁的內力組合表層次位置內力荷載類別豎向荷載與地震荷載組合恒載活載左震荷載③右震荷載④①+②(①+*②)+③(①+*②)+④①②6A右M V B左M V B右M V 跨中MAB MBC 5A右M V B左M V B右M V 跨中MAB MBC 4A右M V B左M V B右M V 跨中MAB MBC 3A右M V B左M V B右M V 跨中MAB MBC 2A右M V B左M V B右M V 跨中MAB MBC 1A右M V B左M V B右MV跨中MABMBC 柱內力組合框架柱取每層柱頂和柱底兩個控制截面組合結果見表,表中系數(shù)是考慮計算截面以上各層活載不總是同時滿布而對樓面均布活載的一個折減系數(shù),稱為活載按樓層的折減系數(shù),取值見表表 活荷載按樓層的折減系數(shù)墻,柱,基礎計算截面以上的層數(shù)12~34~56~89~20>20計算截面以上各樓層活荷載的折減系數(shù)()框架柱的內力組合表見:柱的內力組合表A柱內力組合層次位置內力荷載類別豎向荷載與地震力組合恒載活載②左震荷載③右震荷載④①+②(①+*②)+*③(①+*②)+*④①6柱頂M N 柱底M N 5柱頂M N 柱底M N 4柱頂M N 柱底M N 3柱頂M N 柱底M N 2柱頂M13 N 柱底M N 1柱頂M N 柱底M N B柱內力組合層次位置內力荷載類別豎向荷載與地震力組合恒載活載②左震荷載③右震荷載④①+②(①+*②)+*③(①+*②)+*④①6柱頂M N 柱底M N 5柱頂M N 柱底M N 4柱頂M N 柱底M N 3柱頂M N 柱底M N 2柱頂M N 柱底M40 N 1柱頂M N 柱底M N 截面設計 承載力抗力調整系數(shù) 考慮地震作用時,結構構件的截面采用下面的表達式:≤/式中 ——承載力抗力調整系數(shù),取值見表;——地震作用效應與其它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結構構件的承載力。當梁下部受拉時,按T形截面控制。第一層框架梁設計剪力:為了防止梁在彎曲屈服前先發(fā)生剪切破壞,截面設計時對剪力設計值進行調整如下: 式中 A —— 剪力增大系數(shù),; —— 梁的凈跨,對第一層梁,=, =;—— 梁在重力荷載作用下,按簡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設計值, ;,——分別為梁的左、右端順時針方向或反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值。 Φ=8n=2。V第二層框架剪力:表 梁的斜截面強度計算截面支座A右支座B左支座B右設計剪力V180。 Φ=8箍筋間距S(mm)20020080103>混凝土等級為C30,=,=,縱筋為HRB400,=360 N/mm2,箍筋為HPB335,=300N/mm2 框架結構的變形能力與框架的破壞機制密切相關,一般框架梁的延性遠大于柱子。梁、柱端彎矩應符合下述公式的要求: 二級框架 =式中 ——節(jié)點上、下柱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之和; ——節(jié)點上、下梁端逆時針或順時針截 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之和。同時,隨著框架梁塑性鉸的出現(xiàn),由于塑性內力重分布,底層柱的反彎點具有較大地不確定性。m取=m<==的差值按柱的彈性分析彎矩值比分配給節(jié)點上下柱端(即II、IIII截面)。m =+=m == ②=m == ②=取調整后的彎矩值,一般層應滿足 =,。以第二、三層B柱為例,對圖中的ⅠⅠ,ⅣⅣ,ⅤⅤ,截面進行設計。m第二層梁與B柱節(jié)點的柱端彎矩值由內力組合表查得:左震 +=m取180。=()= kNm根據(jù)B柱內力組合表,選擇最不利內力并考慮上述各種調整及抗震調整系數(shù)后,各截面控制內力如下:ⅣⅣ截面:①==m =截面采用對稱配筋,具體配筋見表中.表柱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標準層)截面ⅣⅣⅤⅤM(kN以第一,二層A柱為例,對圖中的ⅠⅠ,ⅡⅡ,ⅢⅢ,截面進行設計。m第一層梁與A柱節(jié)點的柱端彎矩值由內力組合表查得:左震 +=m取180。=()=m對底層柱底(IIIIII截面)。m =ⅡⅡ截面:①==m =截面采用對稱配筋,具體配筋見表中.表A柱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底層)截面ⅠⅠⅡⅡⅢⅢM(kN以第二、三層A柱為例,對圖中的ⅠⅠ,ⅣⅣ,ⅤⅤ,截面進行設計。m第二層梁與A柱節(jié)點的柱端彎矩值由內力組合表查得:左震 +=m取180。=()=m根據(jù)A柱內力組合表選擇最不利內力并考慮上述各種調整及抗震調整系數(shù)后,各截面控制內力如下:ⅣⅣ截面::①==m =截面采用對稱配筋,具體配筋見表中。m =柱的抗剪承載能力:= 取===,取=設柱箍筋為4肢Φ8﹫150,則 =>同時柱受剪截面應符合如下條件: 即 kN>截面滿足抗剪要求。取1m寬板為計算單元。q == kN/m2面層 25厚水泥砂漿找平 20= kN/ m2板自重 100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25= kN/ m2板底抹灰 15厚紙筋石灰抹灰 16= kN/ m2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