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貓》學案學習目標:1、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對比的寫法。2、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學會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世原則。學習重點: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過程:一、初讀感知課文,完成下列題目。1、自由朗讀課文,給每段標上序號。2、利用工具書,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2024-12-08 01:04
【摘要】綜合活動課《黃河,母親河》教師:陳老師2021年春第一篇:了解黃河搶答題1、黃河全長多少公里?5464公里2、黃河發(fā)源于哪里?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3、黃河流經哪幾個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4、黃河是我國第幾大河?第二大河
2024-12-08 16:02
【摘要】孫權勸學翻譯正音擴展答問作者孫權勸學司馬光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史學家山西夏縣司馬光墓司馬光墓園墓園的碑樓有巨碑記載司馬光一生的事跡出處:資治通鑒司馬光主編編年體通史
2024-11-26 20:23
【摘要】普希金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主詩人、小說家,史稱“俄
2024-12-08 16:03
【摘要】斑羚飛渡沈石溪信息臺斑羚,也稱青羊、山羊。體長1~米,形似家養(yǎng)的山羊,但頜(hé)下無須,雌雄都有角。四肢細長,跑得快,善于跳躍。耐干渴,角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等作用,所以常被人捕
2024-11-26 20:21
【摘要】看完螞蟻在大火中求生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斑羚飛渡沈石溪一、斑羚在什么情況下飛渡?進退維谷的絕境助跑跳躍空中對接結果半大斑羚老年斑羚斑羚飛奔跑到起跑躍跳頭鉤躥躍猛蹬起跳升高
【摘要】2021/1/14安塞腰鼓劉成章LOGO說教材本冊教材繼續(xù)以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為主題,其中《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使讀者
2024-12-08 11:16
【摘要】笛福(1660~1731)英國作家生于倫敦一小工商業(yè)者家庭,幼時只受過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經商,辦工廠,后辦報刊出版政治讀物并參與黨派政治斗爭,長年奔走于英格蘭和蘇格蘭各地了解輿論情況,因文字兩次獲罪,年近花甲其小說創(chuàng)作才進入盛期.第一部小說《魯賓孫飄流記》是代表作,也是英國近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這部以同名主人
【摘要】喬治·塞爾登(1929~),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生于康涅狄克州的哈特福德,1951年在耶魯大學獲學士學位。著有多種兒童文學作品,如《能潛水的狗》(1956)、《海底公園》(1957)等,但最負盛名的是《蟋蟀在時報廣場》(1960),這部作品受到美國《圖書館雜志》《紐約先驅論壇
2024-11-28 01:57
【摘要】華南虎牛漢尤溪一中張玉華一、說一說“我眼中的老虎”。二、讀一讀《華南虎》1、聽讀,要求:(1)自行正音;(2)欣賞感受(華南虎的形象);(3)從語調、語速、輕重等方面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2024-11-19 07:13
【摘要】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作為瀚如煙海的書籍的統(tǒng)帥和精華--名著,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課。他是人類聰明才智的體現,是人類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結晶。名著,是人類精神的財富:施耐庵的《水滸傳》體現著封建時代被壓迫人們的反抗精神;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反映了人們強烈的叛逆精神。魯迅的《朝花夕拾
2024-11-18 17:27
【摘要】圣??诵跖謇镎J識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線上度過的。從1921年服兵役學習飛行;1926年進入法國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協(xié)同法國著名飛行員梅爾莫茲、吉約梅開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流亡美國;1943年潛回北非,參加法國抵抗運動,
2024-11-21 03:06
【摘要】圣??诵跖謇飳W習目標?1、了解作者與背景,掌握字詞。?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作者心理變化過程。說出成語1.用智慧和勇氣進行爭斗。斗智斗勇2.佛教指世間一切生靈;后指眾多的普通的百姓。蕓蕓眾生3.自以為是自己是正確的,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以為是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2025-05-12 07:31
【摘要】圣??诵跖謇?“我們對自身的了解,來自大地,更多于來自全部的書本。因為大地桀騖不馴。人在跟障礙較量時,才發(fā)現自己的價值。但是為了克服障礙,人需要一個工具。需要一把木刨或鐵犁。農民在勞動中,逐漸窺探到自然界的一些奧秘,他所挖掘的真理卻是無處不在的。”——《
2025-01-17 17:01
【摘要】《木蘭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討論點撥
2024-11-18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