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使譯文既符合原意,又通順可讀。英語有曲折形態(tài)變化,詞的語法意義是通過詞的附加成分、詞根的語音變化以及詞序的變化來體現(xiàn)的。漢語的語法關系不是通過詞本身的形態(tài)來表達,而是通過虛詞、詞序等手段來體現(xiàn)的。上課遲到了,中國人須敲門,喊一聲“報告!”允許后才走進去;英美人則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為是正式邀請,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句客氣話。美國: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規(guī)則:中國的營業(yè)員接待顧客純粹從買賣的關系出發(fā),美國的營業(yè)員把顧客當作要幫助的對象。我們設想一下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情況。 二、世界觀和價值觀差異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個民族的人民具有類似的價值觀。《美國傳統(tǒng)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xiāng)下人、莊稼人、鄉(xiāng)巴佬”,“教養(yǎng)不好的人、粗魯?shù)娜恕?。在中國代表帝王的龍,在英美卻是邪惡的化身,因此漢語的“亞洲四小龍”只好譯成“Four tigers”。漢語中的“關系”和英語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對等,“關系”在漢語中可能是個具體的概念,如,“他的關系很硬”是指他認識人好辦事等,而在英語中“relation”則表示抽象的概念。本身意義相同的詞匯,在漢英兩種語言中,其文化意義可能有相同、空缺和沖突等三種情況。以下即是對語言文化差異及翻譯的分析。 漢英翻譯不是“對號入座”,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語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的特定社會背景,否則就沒有真正掌握這種語言。漢英翻譯過程中的語言心理過程即對兩種語言的分析理解過程。…………………..6[摘要]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是文化的載體,本文對英漢語言在語言自身、價值觀、成語諺語文化、語用理解等跨文化差異方面作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 文化差異 分析 翻譯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是文化的載體。漢英翻譯的過程不是漢語(原文)一字詞對應一英語(譯文),而應該是漢語(原文)一理解、分析 +對比、選擇一表達一英語(譯文 )。從語言心理的運作上看,譯者須先將漢語語法結構和語義兩個層面的深層結構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語法與語義單位,然后再將這些單位一一轉化成英語的語法及語義單位,最后經(jīng)過重整組合才能成為譯作。詞匯語言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的文化意義上。中國文化中的“客氣”,在英語中很難找到恰當?shù)膶~。同樣漢語中的“民辦教師”“農(nóng)轉非”“希望工程”等詞,英美人也難解其意。又如“peasant”(農(nóng)民),毫無貶義。據(jù)資料顯示“白象”電池前些年在國內(nèi)十分暢銷,卻被誤譯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譯文在英語中指“大而無用的東西,誰還買它呢?”又如:飲料名CocaCola開始被人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