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抗,取值范圍: j∞— +j∞。 ( 2)沿線電壓、電流和阻抗分析 (a) 沿線電壓、電流的復(fù)數(shù)表達(dá)式 2 2 2 2 2 2 2 22 2 2 2 2 2 21 / 21 / 0L r i r i i r iL r i r i i rU U U U U U U UI I I I I I I? ? ? ? ? ? ? ? ?? ? ? ? ? ? ? ? ? ? ?220( ) 2 c os2( ) si niiU z U zUI z j zZbbⅱ =ⅱ =畫出沿線電壓電流的振幅分布 , 如圖所示 。終端為電壓波腹、電流波節(jié) 。 因此 , 長度為 d、 終端接容性負(fù)載的傳輸線 , 沿線電壓 、 電流及阻抗的變化規(guī)律與長度為 d+d0的短路線上對應(yīng)段的變化規(guī)律完全一致 , 距終端最近的是電壓波節(jié)點 , 電流波腹 , 該點距終端的距離為: λ/ 2- d0。 (2)沿線同一位置的電壓電流之間相位差 π/2,所以駐波狀態(tài)只有能量的存貯并無能量的傳輸。 jX時 : 、行駐波狀態(tài)(部分反射) |Γ|1, 表明反射波幅度小于入射波幅度 , 入射波功率部分被負(fù)載吸收 , 部分被負(fù)載反射 , 部分反射波與入射波疊加形成行駐波 。 m a xm a x m a x 0 0 0m inm inm in m in 0 0 0m a x1111LLLLUZ R Z Z ZIUZ R Z K Z ZI???? ? ? ? ?????? ? ? ? ??? (e) 阻抗的數(shù)值呈周期性變化,在電壓的波腹點和波 谷點阻抗為純電阻,分別為最大值和最小值,兩者間相距 λ/4。 22Lzn? ? ?? ??c o s( 2 ) 1 2 2LLz z n? ? ? ? ???? ? ? ? ?m a x 42Lzn????? ??由: 得: ? ?0 1 242Lz n n????? ? ? ? ,maxz?? ?? ?m a x 2m in 2( 1 )( 1 )iLiLU z U UI z I I? ? ? ? ?? ? ? ? ?由: 得 : (3)當(dāng) 即 時 , 電壓取得最小值 (波 節(jié) ) , 電流取得最大值 (波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