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f4 + f5 實 例( ) f1= 1 f2 = 1 f1 = 2 = f1 + f2 f2 = 3 = f2 + f1 f1 = 5 = f1 + f2 f1=f1+f2 。 x ) 。 max = x。 } 輸入 10個 數(shù)輸出其中 最大者 ain( ) { int x , i , max 。 i 11 。 printf( “ \n ” ) 。 for( i = 1 。 ) putchar (c ) 。 } 無初始化表達式 和修正表達式 for 循 環(huán) 實 例( 2) main( ) {char c 。 i = 1; for ( 。 i = 100 。 。 i = 100 。 printf ( “ \n %e ” , s ) 。 s = 0。 for ( i = 1 。 i = 100 。 for ( i = 1 。 } 分析: 第一個參與運算的數(shù)是 1 共有 100個數(shù)參與運算 每兩個數(shù)之間相差值 1 循環(huán)變量和運算數(shù)合二 為一,且定義為 int型 ( 1 ) s = 0。 i + +) s = s + i 。 i + +) s = s + i 。 ) { s = s + i 。 i = 100 。 for( c = getchar ( ) 。 } 將輸入的字符原樣輸出 分析:此處無需記錄循環(huán)次數(shù),不用專門定義循環(huán)控制變量 可用特殊符號的輸入來控制循環(huán)的結(jié)束; for 循 環(huán) 實 例( 3) main( ) { int a[11] 。 i 11 。 max = a [ 1 ] 。 ) { if ( max a [ i ] ) max = a [ i ] 。 printf( “ \n input 10 number : ” ) 。 for( i = 2 。 if ( x max ) max = x 。 f2=f2+f1。n=10。} 源程序(一): main() {float t=1,e=1。n++。 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