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分別含有32P和35S,噬菌體DNA在細菌體內(nèi)復制三代,子代噬菌體中含有32P和35S的噬菌體分別占子代噬菌體總數(shù)的( ) A. 1/4和1 B. 3/4和0 C. 1/4和0 D. 3/4和1對雙鏈DNA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若一條鏈上A和T的數(shù)目相等,則互補鏈上A和T的數(shù)目相等 , C..若一條鏈的A:T:C:G=1:2:3:4,則互補鏈A:T:C:G=4:3:2:1 :T =1:2,則互補鏈的C:A=2:11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不適用于下列哪種生物的遺傳( ) A 人 B 小麥 C 貓 D 細菌1某種?;蛐蜑锳A的個體體色是紅褐色,aa是紅色。非選擇題所有概率用分數(shù)表示。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選出正確答案后,填在答題紙上方的第I卷答題欄內(nèi),不要答在第I卷上。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Aa的個體中雄牛是紅褐色,雌牛是紅色。 D. 艾弗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F(xiàn)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交配,理論上所生的子代表現(xiàn)型比例為( )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2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是由于( ) A. 著絲點的分裂 B. 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C. DNA的復制 D. 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2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是( ) A.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B. 薩頓的蝗蟲細胞觀察實驗C.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D. 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印證2 下列有關基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基因是生物性狀的控制者 B.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D. 基因是由成百上千個堿基組成2 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發(fā)生的變化是( )(1)染色體復制 (2)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3)著絲點分裂(4)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 (5)形成四分體 (6)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7)姐妹染色單體變成姐妹染色體A. (1)(6)(5)(4)(2) B. (1)(2)(4)(5)(7)C. (1)(6)(5)(4)(2)(3)(7)D.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