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末總結 Ft Δp m1v1+m2v2 m1v1ˊ+m2v2 ˊ 守恒 網絡 構建區(qū) 學案 7 0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一、多物體作用,注意選取系統 1 .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 ( 1) 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 ( 2) 系統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 0 ; ( 3) 系統的內力遠大于外力. 2 .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系統.選擇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時,必須合理選擇系統,然后對系統進行受力分析,分清內力與外力,從而判斷所選系統是否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 專題 整合區(qū) 學案 7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例 1 質量為 M 和 m0的滑塊用輕彈 簧連接,以恒定速度 v 沿光滑水平 面運動,與位于正對面的質量為 m 的靜止滑塊發(fā)生碰撞,如圖 1 所示,碰撞時間極短,在此 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M 、 m0、 m 速度均發(fā)生變化,碰后分別為 v v v3,且滿足 ( M + m0) v = M v1+ m v2+ m0v3 B . m0的速度不變, M 和 m 的速度變?yōu)?v1和 v2,且滿足M v = M v1+ m v2 C . m0的速度不變, M 和 m 的速度都變?yōu)?v ′ ,且滿足 M v= ( M + m ) v ′ D . M 、 m0、 m 速度均發(fā)生變化, M 和 m0的速度都變?yōu)?v1,m 的速度變?yōu)?v2,且滿足 ( M + m0) v = ( M + m0) v1+ m v2 圖 1 專題 整合區(qū) 學案 7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解析 M 和 m 碰撞時間極短,在極短的時間內彈簧形變極小,可忽略不計,因而 m0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動量不變 ( 速度不變 ) ,可以認為碰撞過程中 m0沒有參與,只涉及 M 和 m ,故選項 A 錯,選項 B 正確.由于水平面光滑,彈簧形變極小,所以 M 和 m 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兩者碰撞后可能具有共同速度,也可能分開,故選項 C 正確,選項 D 錯.所以只有 B 、 C 正確. 答案 BC 專題 整合區(qū) 學案 7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二、多過程問題,合理選擇初末狀態(tài) 對于由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由于物體較多,作用過程較為復雜,這時往往要根據作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將系統內的物體按作用的關系分成幾個小系統,對不同階段、不同的小系統準確選取初、末狀態(tài),分別列動量守恒定律方程求解. 專題 整合區(qū) 學案 7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例 2 兩塊厚度相同的木塊 A 和 B ,緊靠著放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其質量分別為 mA= k g , mB= k g ,它們的 圖 2 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質量 mC= 0. 1 k g 的滑塊 C ( 可視為質點 ) ,以 vC= 25 m /s 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 A 的上表面,如圖 2 所示,由于摩擦,滑塊最后停在木塊 B 上, B 和 C 的共同速度為 3 . 0 m / s ,求: (1) 木塊 A 的最終速度 vA; (2) 滑塊 C 離開 A 時的速度 vC′ . 專題 整合區(qū) 學案 7 本學案欄目開關 網絡 構建區(qū)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解析 這是一個由 A 、 B 、 C 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以該系統為研究對象,當 C 在 A 、 B 上滑動時, A 、 B 、 C 三個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但在水平方向上不存在其他外力作用,因此系統的動量守恒. ( 1) 當 C 滑上 A 后,由于有摩擦力作用,將帶動 A 和 B 一起運動,直到 C 滑上 B 后, A 、 B 兩木塊分離,分離時木塊 A 的速度為 v A . 最后 C 相對靜止在 B 上,與 B 以共同速度 v B = m/s 運動,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