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湖南師范大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2017年版)學科名稱: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代碼:0809)一、學科簡介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重點研究電子運動規(guī)律、電磁場與波、電磁材料與器件、光電材料與器件、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電路與電子線路及其系統(tǒng)的科學與技術。湖南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建設可追溯到1953年設立的無線電教研室,2000年獲電路與系統(tǒng)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物理電子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科依托的低維量子結構與調控實驗室獲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2010年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建設,本學科已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術帶頭人,承擔了一批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一個具有穩(wěn)定研究方向的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F(xiàn)有教授7人(博導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29人。近年來,我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承擔科研項目5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項,省部級項目34項,橫向課題10項,總經費940余萬元。近5年來在國際重要期刊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Ultrasonics、Optics Express等發(fā)表論文18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0余篇,獲批專利和軟件著作權40余項。自主研發(fā)的JS Com精密數字式全自動鈷磁測量儀,測量精度和范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硬質合金生產。在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過程中,先后獲批湖南省電子信息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物理與信息技術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中心、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省級特色專業(yè)、湖南省高校“太陽能LED顯示器及照明技術開發(fā)”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光電能源技術湖南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地、信息科學類專業(y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和物理與電子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9項省部級平臺以及電子技術及信息處理校級重點實驗室等15項校級平臺。矚慫潤厲釤瘞睞櫪廡賴賃軔朧礙鱔絹。二、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有扎實的電子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理論基礎與專門知識,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外國語,了解國內外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初步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并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部門及企事業(yè)單位有關方面的教學、研究、工程、開發(fā)和管理工作,或在相關專業(yè)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聞創(chuàng)溝燴鐺險愛氌譴凈禍測樅鋸鰻鯪。三、研究方向及簡介本方向研究生物醫(yī)學信號和圖像檢測及處理方法、生物醫(yī)學儀器、腫瘤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超聲生物物理效應及應用,物理治療效果的評價;②醫(yī)學成像技術與新方法、三維圖像重建及多功能成像應用;③數字信號和圖像處理方法及應用;④電子顯微技術和無機納米探針的構建等。本方向的主要特色是注重學科交叉,既重視理論研究,又重視實際應用。本方向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老師8人。殘騖樓諍錈瀨濟溆塹籟婭騍東戇鱉納。2. 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低維半導體材料的可控制備、物理特性及其在納米電子器件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①研究摻雜、超晶格、混合體系以及電纜結構在內的一維復合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方法;②探尋低維半導體材料中新奇的物理現(xiàn)象;③構筑基于納米電子器件模型,從理論與實驗上探尋電子在納米尺度內的基本性質;④研制基于低維半導體材料且具有新功能和新原理的光電子學器件。本方向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老師10人。釅錒極額閉鎮(zhèn)檜豬訣錐顧葒鈀詢鱈驄。3. 信號處理與智能系統(tǒng)本方向研究信息獲取、傳輸、處理的理論、方法及其在智能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多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