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師:唱到那一句時你覺得困難?那位同學來幫幫他?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多數(shù)學生唱不準的地方由教師來教。(3)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師仔細聽學生演唱,加以指導。“演唱”四分休止符時,可用手勢動作代替(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5)全體演唱全曲二至三遍二、音樂游戲1、認識五線譜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2、跳房子游戲do re mi分別在三座小房子里,部分同學分別戴上do re mi三個音的頭飾,當聽到教師彈奏自己所帶音符時,唱出唱名并跳到與自己頭飾相符的小房子里,談下一個音跳出房子。教師開始彈奏的速度要慢,逐漸加快速度。三、演唱歌曲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或領(lǐng)唱與齊唱,小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3、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四、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第二課時 《七個小兄弟》一、教學目標用活潑、跳躍地聲音演唱歌曲《七個小兄弟》,認識另一種和生活有關(guān)的打擊樂器—玻璃杯;采用感受體驗、自主學習的方式,學唱歌曲《七個小兄弟》,能夠主動參與小組創(chuàng)編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拉近與音樂的距離,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合作的快樂。二、教學重難點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學生能對歌曲進行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打擊樂器、頭飾、卡片; 墻壁上懸掛著“do、re、mi、fa、sol、la、si”七個不同顏色的簡譜音符卡通娃娃,為本堂課學習作情境引路。四、教學過程(一)讓學生隨著《Do—Re—Mi》的伴奏音樂與教師一起律動進教室,然后讓學生“猜一猜”這七個“新朋友”是誰?(是通過聽賞歌曲《Do—Re—Mi》中第二樂段合唱部分,由學生扮演七個簡譜音符卡通娃娃,同學們一邊聽賞,一邊看表演,一邊猜來進行的)(二)情景導入教師以情景導入,用多媒體課件引入欣賞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有《Do—Re—Mi》這一插曲的片段。(三)學唱歌曲教師拿出音符卡片,讓學生模仿《Do—Re—Mi》里的七個音來唱唱;教師播放歌曲《七個小兄弟》,指導學生聽辨歌曲旋律在節(jié)奏變化以后所產(chǎn)生的不同情緒,感悟音的高低、長短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難點的教學(歌曲的第一樂句〈1~4小節(jié)〉與歌曲的第六樂句〈21~24小節(jié)〉是歌曲的難點,容易混淆,教唱前先讓學生聽辨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按節(jié)奏完整朗讀歌詞;用“l(fā)u”音模唱歌曲的旋律;模唱完歌曲的旋律后,讓學生輕聲跟范唱配詞;讓學生在反復聽賞、感受、體驗中,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此歌;歌曲處理、完整演唱。(四)創(chuàng)編表演由學生討論決定由班上的一個女生扮演“白雪公主”,七個男生扮演“七個小矮人”,跟歌曲伴奏音樂試演一遍;歌表演:結(jié)合歌曲,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動作并作匯報表演,引導學生進行自評、相互評價,鼓勵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五)拓展延伸欣賞《我是小小音樂家》請學生聽聽是哪種樂器在唱歌?邊聽邊模仿演奏這種樂器的動作。教師拿出八只空的玻璃杯,由學生討論怎么才能讓它們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呢?教師小結(jié),建議學生在課后都能嘗試一下自己動手制作小樂器。第三課時 《多來咪》教學目標:聽賞歌曲《多來咪》,進一步鞏固對音符do re mi的識記,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律動表演。教學內(nèi)容:欣賞歌曲《多來咪》,并進行律動表演。探究過程一、跳房子游戲復習音符do re mi二、聽賞歌曲《多來咪》1、初聽歌曲錄音歌曲演唱的是什么內(nèi)容?聽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教師簡介歌曲,引導學生讀一讀歌詞。2、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三、音樂表演《多來咪》1、教師講解 《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jié)2、討論表演《多來咪》片斷學生分組進行音樂表演創(chuàng)編,教師指導并可以參與其中??梢苑譃椋焊璩M、表演組、伴奏組等,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3、進行音樂表演學生都參與表演,教師也承擔一個角色四、補充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演唱形式五、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第四課時 《音樂是好朋友》教學目標:《音樂是好朋友》開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同時讓學生感受生活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重點:用符合強弱規(guī)律的節(jié)奏感及柔和的音色演唱歌曲。難點:掌握三拍子及符點三拍子的節(jié)奏規(guī)律。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唱法教具: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二.發(fā)生練習: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三.導入: 游戲:發(fā)電報 師:老師現(xiàn)在讓四個同學到教室前面來做一個發(fā)電報游戲,老師在第一個同學的手掌上用發(fā)電報的方式打一個節(jié)奏,然后第一個同學再在第二個同學的手掌上重復這個節(jié)奏以此類推,看最后一個同學是否能夠正確的敲擊這個節(jié)奏,中間不能有同學出錯,只要有一個出錯,最后一個同學便不能正確的敲擊出老師給的節(jié)奏了。然后教師出示節(jié)奏:X X X|X。X X|Da da da da(a)dada并教學生正確敲擊以上節(jié)奏(此環(huán)節(jié)將本課難點放在游戲中加以解決)師:剛剛電報內(nèi)容大家知道嗎?老師知道,剛剛的電報是德國的小朋友發(fā)來的一首兒歌,名字就叫《音樂是好朋友》四..歌曲教唱(1)出示歌譜初聽歌曲《音樂是好朋友》聽歌曲的同時思考兩個問題:歌曲可以分為幾句,有沒有相同的旋律?(2)指出符點節(jié)奏型并解釋X。X X a:板書劃出節(jié)奏并示范b:學生跟著劃拍跟唱歌曲中還有那幾個地方有這樣的節(jié)奏型(| 4| | 6| | 5| 跟鋼琴演唱)(3)教學生熟讀音名(不帶節(jié)奏)(4)分句學唱樂譜(5)用“l(fā)a”完整演唱樂譜(6)帶節(jié)奏熟讀歌詞a:教師示范b:學生齊讀(7)再聽歌曲,聽歌曲加上歌詞是怎樣演唱的(8)加歌詞,分句教唱(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重點教唱)(9)教師伴奏,學生完整演唱。(10)再聽歌曲,感受范唱中聲音及速度(11)歡快甜美的演唱(12)跟課件中伴奏完整演唱(13)男女生比一比,將男女生分開唱,看誰唱的好(14)完整齊唱,并加以拍手的動作(第一拍拍手,后兩拍拍腿)師:老師這邊有幾件樂器,哪些同學可以一邊唱歌一邊來擊打這些樂器呢?(教師示范打擊樂的節(jié)奏:三角鐵:X — —沙球:0 X X鈴鼓:X 0 0)學生邊打擊樂器邊演唱。五.拓展師:剛剛我們學習的《音樂是好朋友》是一首德國兒歌。其實還有很多的德國兒歌很好聽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小小少年》??偨Y(jié)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音樂是好朋友》,就讓我們在這首歡快的歌曲中結(jié)束我們本堂課。(全班在《音樂是好朋友》的伴奏聲中唱著歌曲離開教室 第二單元《快樂恰恰恰》第一課時 《木瓜恰恰恰》教學目標:學習歌曲《木瓜恰恰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學唱過程中感受快樂、熱情的情緒。認一認二分音符唱兩拍,在“恰恰恰”處創(chuàng)編動作。了解印度的相關(guān)文化。教學重點: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教學難點:歌曲第10兩個樂句中連續(xù)切分音的演唱。唱:《木瓜恰恰恰》 教學過程一、導入以前我們學過多種體裁的歌曲,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種新體裁的歌曲——叫賣歌。二、新授:叫賣歌:叫賣歌是民間風俗歌曲的一種,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沒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diào)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如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有《賣湯圓》、《冰糖葫蘆》等。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是課本第24頁的《木瓜恰恰恰》。學習歌譜:1)學生聽老師范唱歌譜,2)認識二分音符x,學生自己彈琴試唱樂譜,找出樂譜中的難點(第10樂句),讓我們一起讀讀它的節(jié)奏吧!3)唱歌譜 4)師生接唱學習歌詞1)讀歌詞(恰恰恰是襯詞,不讀)2)用第一樂句帶歌詞教方法。3)學生自己學唱,在自己不會唱的地方做上記號。4)學生跟隨老師唱,及時糾正演唱中的錯誤。5)讓學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處創(chuàng)編動作。三、了解印度的相關(guān)文化。感受印度人們圍在水果灘邊,叫賣、選購、品嘗的熱鬧場面。第二課時《跳到我這里來》教學目標欣賞手風琴獨奏“馬刀舞”,讓學生感受熱烈、奔放的情緒;同時用圖形和顏色區(qū)別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正確地演唱歌曲《跳到我這里來》,并能投入到歌詞的創(chuàng)編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片段的過程中,正確模仿片中的動作,并學跳集體舞。教學重點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區(qū)分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并將自己對三個部分的感受通過綜合性的音樂表現(xiàn)以及繪畫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教學難點學生能夠積極參由于歌詞的創(chuàng)編,并投入到集體舞活動中去。教學內(nèi)容:唱:《跳到我這里來》 聽:《馬刀舞》、教學過程一、導入、聽《賽馬舞》音樂進教室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怎樣?你仿佛看見了一個什么場面?師:這是一首《馬刀舞》樂曲,它表現(xiàn)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民,正在開展一場跑馬比賽的熱鬧場面。二、欣賞《馬刀舞》聽賞《馬刀舞》,聽時請注意,樂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師:這首樂曲是蘇聯(lián)作曲家哈哈圖良于1942年創(chuàng)作的戰(zhàn)斗舞曲,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蘇聯(lián)小舞蹈家給咱們表演(播放第二編);你們想不想和小舞蹈家一起表演?三、學唱“跳到我這里來”師:同學們,你們表演的真好!感受到歡快的氣氛了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拍手為舞蹈的人們伴奏吧!聽唱“跑到我這里來”學生跟琴模唱歌譜熟悉歌詞學唱歌曲現(xiàn)在老師用兩種速度來演唱,你們選一下,那種速度比較合適創(chuàng)編歌詞:誰能把“沒有舞伴怎么辦?”這句歌詞換一換?第三課時《阿西里西》教學目標:欣賞歌曲《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學唱歌曲(只需大致學會)。學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兒童的生活習俗及快樂心情。學跳集體舞,重在參與。教學重點:感受彝族兒童無憂無慮的歡快心情。教學難點:學完歌后,設(shè)計一些綜合音樂活動。教學內(nèi)容: 唱:《阿西里西》 聽:《我的家在日喀則》 教學過程:一、感受《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1.小朋友,在上課前,大家先說一說西藏有那些特點,并結(jié)合書中插圖,來感受、了解一下歌曲的內(nèi)容。2.第一遍聽賞,感受西藏特點,聽辨演唱的形式。3.第二遍邊聽、邊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速度、力度。我們來熟悉一下歌詞內(nèi)容跟錄音學唱歌曲。二、學跳集體舞基本動作五個學跳《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集體舞(分組學、互相學、組合)三、學唱歌曲《阿西里西》教師有感情地范唱教師第二次范唱,學生拍手哼唱;聽錄音拍節(jié)奏哼唱按音樂節(jié)奏朗讀歌詞初步學唱歌詞1)集體跟琴輕輕演唱2)分組演唱。四、音樂活動請學生根據(jù)民族的特點自由設(shè)計音樂活動。教師簡介彝族小朋友游戲的心情。第四課時《微笑波爾卡》教學目的:了解波爾卡樂曲的特點,感受波爾卡的節(jié)拍和情緒特點感受手風琴和管弦樂隊演奏同一樂曲的風格差異結(jié)合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情緒,學跳波爾卡舞步 教學重點:感受波爾卡的節(jié)拍和情緒特點教學難點:學跳波爾卡舞步,并能與音樂配合起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一、揭題導入音頻播放一段手風琴演奏的樂句聽辨:你能聽出它是什么樂器嗎? 生討論并回答課件圖片展示手風琴,介紹手風琴 師:下面老師要請它來為我們演奏一曲多媒體視頻展示手風琴獨奏《微笑波爾卡》二、欣賞《微笑波爾卡》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一段波爾卡音樂,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誰來幫它起個名字學生命名:課件展示波爾卡多媒體展示曲名(又叫少女波爾卡)介紹波爾卡:是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以男女對舞為主的民間舞蹈,于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舞曲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jié)奏等三種類型。一般為二拍子,三部曲式,節(jié)奏活潑?!安柨ā痹诓ㄎ髅讈喺Z為“半”,意思是說這種舞的舞步比較碎,是以半步為基礎(chǔ)的,基礎(chǔ)動作有兩個踏步和一個跳踏步組成,舞者成對的沿著舞廳周圍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行進。主要舞步有兩種:一種是單足彈跳步,可以前進、后退或旋轉(zhuǎn),稱為波爾卡步;另一種是腳跟、腳尖輪流擊地的動作多媒體視頻欣賞波爾卡舞指導學生學跳基本舞步認識二拍子指揮圖式,了解其強弱規(guī)律●○強弱指導學生用身體律動來表現(xiàn)二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再聽樂曲,用律動來伴奏介紹《微笑波爾卡》:1又名《少女波爾卡》,C大調(diào),二四拍,復三部曲式結(jié)構(gòu)。速度稍快,旋律的波動與跳蕩使樂曲具有讓人翩翩起舞的動律感。樂曲的第一主題歡快、跳躍,第二主題流暢、舒展。12.,.節(jié)奏練習(1)認識﹟記號,了解其作用(2)指導學生分別哼唱二段主題旋律(3)再聽全曲,聽辨:主題一、主題二分別出現(xiàn)了幾次?(4)學生聽辨,用不同的舉手方式來表現(xiàn)主題的不同三、跟著音樂跳起來 生排成縱排,隨著多媒體視頻跳起來四、拓展欣賞聽賞管弦樂《微笑波爾卡》比較: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有什么不同第三單元《百靈鳥的歌》第一課時“頑皮的小杜鵑” 教學目標:學唱奧地利民歌“頑皮的小杜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音樂知識來感受歌中的童趣,從而獲得感受與鑒賞、表演、創(chuàng)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欣賞《杜鵑圓舞曲》〈對鳥〉,感受音樂情緒:歡快熱情、優(yōu)美靈巧,并記憶其主要主題。教學重點:用各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獨特感受與見解。教學難點準確唱好弱起小節(jié)。教學內(nèi)容: 唱:“頑皮的小杜鵑” 教學過程一、感受《杜鵑圓舞曲》聽《杜鵑圓舞曲》音樂跳進教室小朋友,剛才你們聽著樂曲,跳進了音樂教室,現(xiàn)在請你們聽賞《杜鵑圓舞曲》,即興表演可愛的杜鵑、高飛、低飛。音樂活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