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v0t +12at2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而不是路程公式,利用該公式計算出的是位移而不是路程.只有在物體做單方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初速度為 v0= 2 m/s,加速度a=- 2 m/s2,則經(jīng)過 2 s后,物體的速度和位移為 ( ) A.- 2 m/s,1 m B. 2 m/s,- 1 m C. 2 m/s,0 m D.- 2 m/s,0 m 【解析】 用 v t= v 0 + at , x = v 0 t + 12 at 2 求解,注意矢量的方向. 【 答案 】 D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幾個有用推論 1. 平均速度: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 t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還等于這段時間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推導:設物體的初速度為 v0,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為 a , t 秒末的速度為 v . 由 x = v0t +12at2得 ① 平均速度 v =xt= v0+12at ② 由速度公式 v = v0+ at ,當 t ′ =t2時 vt2= v0+ at2③ 由 ②③ 得 v = vt2④ 又 v = vt2+ at2⑤ 由 ③④⑤ 解得 vt2=v0+ v2⑥ 所以 v = vt2=v0+ v2. 2.逐差相等:在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 T內(nèi),位移之差是一個常量,即 Δx= xⅡ - xⅠ = aT2 推導:時間 T 內(nèi)的位移 x 1 = v 0 T +12aT2① 在時間 2 T 內(nèi)的位移 x 2 = v 0 2 T +12a (2 T )2② 則 x Ⅰ = x 1 , x Ⅱ = x 2 - x 1 ③ 由 ①②③ 得 Δ x = x Ⅱ - x Ⅰ = aT2 此推論常有兩方面的應用:一是用以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二是用以求加速度. 3 . 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幾個比例 ( 1) 1 T 末、 2 T 末、 3 T 末、 ?? 、 nT 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 v2∶ v3∶??∶ vn= 1 ∶ 2 ∶ 3 ∶??∶ n ( 2) 1 T 內(nèi)、 2 T 內(nèi)、 3 T 內(nèi)、 ?? 、 nT 內(nèi)的位移之比 x1∶ x2∶ x3??∶ xn= 1 ∶ 22∶ 32∶??∶ n2 ( 3) 第一個 T 內(nèi)、第二個 T 內(nèi)、第三個 T 內(nèi), ?? ,第 n 個 T 內(nèi)位移之比 x Ⅰ ∶ x Ⅱ ∶ x Ⅲ ∶??∶ xn= 1 ∶ 3 ∶ 5 ∶??∶ (2 n - 1) ( 4) 通過前 x 、前 2 x 、前 3 x ?? 時的速度比 v1∶ v2∶ v3∶??∶ vn= 1 ∶ 2 ∶ 3 ∶??∶ n ( 5) 通過前 x 、前 2 x 、前 3 x ?? 的位移所用時間的比. t1∶ t2∶ t3∶??∶ tn= 1 ∶ 2 ∶ 3 ∶??∶ n ( 6) 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 t Ⅰ ∶ t Ⅱ ∶ t Ⅲ ∶??∶ tn= 1 ∶ ( 2 - 1) ∶ ( 3 - 2 ) ∶??∶ ( n - n - 1 ) . (1)以上比例成立的前提是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對于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應用比例關(guān)系,可使問題簡化. ,初速度為 m/s,在第9 s內(nèi)的位移比第 5 s內(nèi)的位移多 4 m,求: (1)物體的加速度; (2)物體在 9 s內(nèi)通過的位移. 【解析】 (1) 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鄰的兩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 Δ x= aT2,不相鄰的兩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 Δ x = naT2( 本題中 n = 9 - 5 = 4) ,故物體的加速度 a =Δ xn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