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者需要選取合適的參考平面,運用后者無需選取參考平面,只要判斷系統(tǒng)內(nèi)哪個物體的機械能減少了多少,哪個物體的機械能增加了多少就行了. 三、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比較 例 3 如圖 4 所示,小球從高 h 的光滑斜面上滾下,經(jīng)有摩擦的水平地面再滾上另一光滑斜面,當它到達13h 高度時,速度變?yōu)? ,求小球最終停在何處. 圖 4 解析 設(shè)小球在 A 、 B 點速度分別為 v A 、 v B ,由機械能守恒得mg h =12m v 2A ① 13mg h =12m v 2B ② 在水平面上,摩擦力 f 做的功等于小球動能的變化. - f sAB=12m v 2B-12m v 2A ③ 聯(lián)立 ①②③ 式解得 sAB=23 s ′ = 0 -12m v 2B ⑤ 聯(lián)立 ②⑤ 式得 s ′ =m g h3 f ⑥ 聯(lián)立 ④⑥ 式得 s ′ =12sAB 故小球最終停在 A 、 B 的中點處. 答案 見解析 方法總結(jié) 兩大規(guī)律的比較 兩大規(guī)律 比較內(nèi)容 機械能守恒定律 動能定理 應(yīng)用范圍 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時的單個物體或系統(tǒng) 任何力作用下的單個物體 物理意義 其他力 ( 重力、彈力以外 ) 所做的功是機械能變化的量度 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是動能變化的量度 關(guān)注角度 守恒的條件和初、末狀態(tài)機械能的形式及大小 動能的變化及改變動能的方式 ( 合外力做功情況 ) 表達式 等號兩邊都是機械能( 或機械能的變化 ) 等號一邊是所有力的總功,另一邊是動能的變化 1 . ( 單選 ) 關(guān)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