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石油中學郭小昕18個文言虛詞文言虛詞指文言文中常用的連詞、介詞、副詞、助詞和代詞。連詞:連接詞、詞組、分句或句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的詞。如而、且、則等。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前邊,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方式、目的、涉及或比較的對象以及動作的施事者。如于、以、被等。
2024-12-14 16:56
【摘要】浙江省青田縣溫溪一中夏忠南預備知識:(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代詞和助詞)代詞:人稱代詞(你、我、他等)疑問代詞(什么、誰、等)指示代詞(這個、那個、此等)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地、得)語氣助詞(嗎、呢、啊、呀等)動態(tài)助
2025-01-09 18:49
【摘要】初中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歸納(10個)1、之(一)代詞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②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③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二)助詞
2024-07-20 23:11
【摘要】本題考點: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難度:難閱讀文章,完成下面的練習:信與張耳以兵數(shù)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余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窬€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后不得還,吾奇兵絕
2024-07-21 01:05
【摘要】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考點精講“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是指依據(jù)具體語境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意義。所謂“常見實詞”是指:(1)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實詞;(2)語文課本和讀本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340個常用實詞。所謂“在文中”,即指語境。實詞考查常有語境的限制,語境限制下的實詞意義往往是確定的意義,這就需要考生具備依據(jù)語境理
2024-09-14 18:11
【摘要】文言文閱讀之一正確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列出了高中生應(yīng)重點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積累一詞多義。一、一詞多義?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從殆當?shù)赖枚确?/span>
2024-09-14 18:12
【摘要】常見文言虛詞用法考點說明《大綱》規(guī)定了18個,即:之、其、而、則、乃、以、于、若、為、所、焉、因、何、乎、且、也、與、。:掌握其意義和用法一、而?(1)抿而好學,不恥下問?(2)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3)蟹六跪而二螯?(4)侶魚蝦而
2025-01-12 03:08
【摘要】理解常見文言文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賴有聲。推斷:借書,借一本幾本尚可,哪有借“滿架”書之理;況且,歸有光是書香門第,所讀之書又不是什么珍本秘籍,一般是用不著去借的。所以,“借”應(yīng)當理解為“積”,是“堆疊”的意思。2、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span>
2025-07-17 01:00
【摘要】而請大家一起諾下面短文,試著翻譯并解釋“而”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婉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亍藍而(5)青亍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
2024-09-26 00:27
【摘要】【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
2024-09-26 00:23
【摘要】【而】(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學而日參
2024-09-26 00:22
【摘要】文言虛詞的用法一、解釋下列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其賢不及孔子其小,劣之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其志也其一二扣之,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也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他們的,代詞它,代詞自己,代詞其中的,指示代詞你,代詞
2024-09-15 16:27
【摘要】4.【乃】(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
2024-09-15 16:21
【摘要】大家一起來讀下面的短文?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聞于犬曰:“羊數(shù)詈君,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為一雪
【摘要】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第一課時9一、學習目標:1、掌握文言實詞的特點和常見用法;2、加強文言實詞的積累。二、考綱解讀:《考綱》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常見實詞,二是在文中的含義。(“常見”指《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指的是語境義。)高考對文言實詞的考查重點鎖定在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三大塊,偶爾也涉及通假字,同
2024-09-14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