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外用藥必須標記清楚或有醒目標識。,必須緊隨藥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和盛藥容器轉移,每個工序都有操作人員在簽名。藥渣應保存24小時,以備必要時查對。,防止藥汁煎干,保證藥液質(zhì)量。應核對病人姓名、科別、地址、床號、日期、劑數(shù)無誤。嚴格執(zhí)行本制度,參加培訓的煎藥人員不得無故曠課,請假。自學基礎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學習以老帶新,互相觀察切磋,互相提高為主。學用一致,按需培訓,要堅持以崗位培訓為主,普遍地提高人員素質(zhì)。(每類不少于2種)。A 后下 B 包煎 C 另煎 D 先煎三、簡答題簡述:需包煎的藥物有哪幾類?并請舉例說明(每類不少于2種)。A 20 B 20~30 C 30 D 15~20不宜使用 C 以上的熱水浸泡飲片。A 生龍骨、生石決明、生川烏、苦杏仁 B 生石膏、鱉甲、龜甲、自然銅 C 生川烏、生草烏、鉤滕、鹿角霜 D 羚羊角、鹿角膠、生牡蠣、生赭石旋覆花入藥宜 另煎 B 包煎 C 煎湯代水 D后下煎藥可選擇的最佳器皿是 B。A 人參 B 三七 C鱉甲 D海金沙解表藥一般沸后用武火煎 A 為宜,二煎沸后 C 為宜。含粘液質(zhì)較多的飲片宜 C。西紅花入藥宜 另煎。車錢子入藥宜 包煎,川烏入藥宜 先煎,阿膠入藥宜 烊化(溶化)。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因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打碎先煎 20分鐘,方可與其他藥物同煎。滋補藥一般沸后煎 30 分鐘,二煎沸后 20 分鐘為宜。煎煮用火應遵循 “先武后文” 的原則。注意煎藥過程中不要隨意 加水 或拋棄藥液。加水量受飲片的、等影響。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 水將飲片浸泡 分鐘。煎藥切記使用、制器皿。煎藥可選擇,因為 有受熱均勻、散熱慢、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價廉等特點。煎藥室人員培訓考核一、填空題(共10題,每題3分)煎藥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傳染病、精神病及。如雷丸、靳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等。對服對于液體中藥,放置其他藥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分,故應待其他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對入服用,如黃酒、竹瀝水、鮮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等。另煎一些貴重中藥,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并入其他群藥合煎,然后將前后不同煎煮的藥液混勻后分服??蓪⒋祟愃幹糜谝鸭搴玫乃幰褐屑訜崛芑笠黄鸱?。如蛤粉、蒲黃、海金沙、六一散等。(2)富含絨毛的飲片,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皮杷葉等。需要包煎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含粘液質(zhì)較多的飲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魚腥草等。一般來說,在其他群藥文火煎煮15~20分鐘后放入需后下的飲片再煎煮5~10分鐘即可。如含有毒成分烏頭堿的生川烏、生草烏或制附子,經(jīng)1~2小時的煎煮后,可使烏頭堿分解為烏頭次堿,進而分解為烏頭原堿,使毒性大為降低。如生蛤殼、生龍骨、生龍齒、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決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鱉甲、龜甲、鹿角霜、生牡蠣、生磁石、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銅等。一般來說,需先煎的飲片,經(jīng)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鐘后再與用水浸泡過的其他藥物合并煎煮。(9)核對煎藥袋內(nèi)的姓名、取藥號、藥味、質(zhì)量及煎煮方法等,復核無誤后,即可簽字發(fā)出。(7)煎液量:200~300ml,分2~3次服用。濾藥時應壓榨藥渣,使藥液盡量濾凈。一般藥一煎沸后煎20分鐘為宜,二煎藥沸后15分鐘為宜;解表藥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分鐘為宜,二煎沸后5~10分鐘為宜;而滋補藥一般沸后煎30分鐘,二煎沸后20分鐘為宜。(5)煎藥時間的長短,常與加水量、火力、藥物吸收能力及治療作用有關。即在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使之減少水分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