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片式散熱器油箱 有效散熱面 ( S yx) 計算 S yx = K g S g + K pb S b + ∑ S p s [ m2 ] ( ) 式中: K g — 箱蓋有效散熱系數(shù), K g = , 當箱蓋不與油接觸時, K g = 0 。 表 單面扁管式散熱器數(shù)據(jù)表(如圖 b) 名 稱 代 號 . 中心距 Cts (mm) 總 高 Hts (mm) H1(mm) 厚Δ ts (mm) 幾何面 ( m2 ) 有效散熱面 sts ( m2 ) 散熱器重 gts (kg) 油 重 gtsy (kg) 總 重 gtsz (kg) 自冷 風冷 44 管 單面扁管 散 熱 器 . 1650 2060 800 — 205 76 281 . 1880 2290 900 — 220 81 301 . 2020 2410 1000 — 229 83 312 . 2285 2695 1200 — 247 89 336 . 2485 2895 1300 — 261 93 354 油 浸 電 力 變 壓 器 溫 升 計 算 共 頁 第 頁 39 13 圖 扁管式散熱器 a ) 8 100、 120 管雙面 C ts 83 758 498 H1 H ts 783 H1 H1 Δ ts C ts≥ 3000 此 件 數(shù)增 加 一倍 150179。 K tp — 扁管排列系數(shù),見表 。 10 6 [] S F — 扁管輻射散熱面( 2),按下式計算: S F = C t b t l 179。 55 扁管每根展開長 計算如下: 當 R t = 140 時: l t = C t + 2 l tz + 172 當 R t = 150 時: l t = C t + 2 l tz + 184 其中 : C t — 扁管中心距( mm),見表 及圖 ; l t z — 扁管端部直線部分長度( mm),見 表 及圖 ; R t — 扁管彎曲半徑( mm),見表 及圖 ; d t n — 圓管直徑或扁管寬度( mm),扁管取 d t n = 55 ; l’ — 扁管按中心線展開尺寸 計算的修正量 ( mm), 當 R t = 140 時 , l’ = 19, 當 R t = 150 時, l’ = 18。 10 3 [ m ] ( ) m t — 扁管根數(shù); l t — 扁管每根展開長( mm),按中心線展開尺寸 計算后減去 l’ ( l’=19 或 18 ); l t = [ C t + 2 l tz- 2 Rt- d t n +π ( R t + d t n / 2) ]- l’ [ mm ] ( ) 如 179。 10 –6 [ m2 ] ( ) 油 浸 電 力 變 壓 器 溫 升 計 算 共 頁 第 頁 39 11 a t p =75 圖 扁管示意圖 R t C t1 75 75 h1 h2 75 75 54 B- B R t A A B B l tz C t R33 δ 55 15 18 R5 A- A R160 R8 m t m — 扁管每排根數(shù); b t l — 兩列管間中心距( mm),扁管取 b t l = 35 ; H b — 油箱壁高度( mm); ∑ S t — 扁管總的幾何面積( m2),按下式計算 : ∑ S t = L t s t [ m2 ] ( ) 其中: s t — 每米幾何散熱面( m2),見表 。 55 扁管數(shù)據(jù)表 直線長 l tz (mm) 中心距 * C t (mm) 彎 曲 半 徑 R t (mm) 至箱蓋 距離 h1 (mm) 至箱底 距離 h2 (mm) 兩排管間 中心距 a t p (mm) 兩列管間 中心距 b t l (mm) 每米散 熱面 s t (m 2/m) 每米扁管重量 g t (kg / m) 每米油 重量 g ty (kg / m) 55 450~ 1950 140 ≥ 85 ≥ 80 75 35 115 450~ 1950 150 ≥ 85 ≥ 90 75 35 190 750~ 1950 150 ≥ 85 ≥ 110 75 35 265 1250~ 1950 150 ≥ 85 ≥ 120 75 35 注: *扁管中心距 C t 為 50 mm一級。 表 179。 油管布置時,應保證油管至箱沿及箱底的距離(見表 及圖 中 h 1 h 2,另外,在φ 50 放油活門處,有 5 列油管應縮短,即 h 2 ≥ 280 ;在 4 個吊拌處 4179。 當容量為 50~ 630 kVA 時,常布置一排管;當容 量為 800~ 1600 kVA 時,常布置二排管; 當容量為 2020 kVA 及以上時,常布置三排管。 10 –6 m p C p m h p [ m2 ] ( ) ∑ S p — 散熱片總的幾何面積( m2),按下式計算 : ∑ S p = m p s p [ m2 ] ( ) 其中: C p m — 兩片散熱片間中心距( mm),一般取 C p m = 40 ; h p — 散熱片高度( mm),見表 及圖 ; m p — 散熱片片數(shù) ; s p — 散熱片每片幾何面積( m2),見表 。 油箱有效散熱面( S yx)計算 平滑油箱 有效散熱面 ( S yx) 計算 容量≤ 30 kVA 的小型變壓器,常采用平滑油箱結構,油箱上無散熱裝置,但當平滑油 箱散熱面不夠時,常焊有散熱片。 油 浸 電 力 變 壓 器 溫 升 計 算 共 頁 第 頁 39 9 b ) 鐘罩式梯形頂油箱 a ) 桶式平頂油箱 圖 油箱結構示意圖 ? ? ? ? ? ?: 26bbbbb ?????頂平? ? ? ?? ?? ? ? ?? ? ? ? ? ?:26ccccbzddgg6ddbzdggbzgb????????????????頂形梯Lb Rb Bb Hb Rb Lz Lb Bb Hb Lc cd cg hc Hb hg hd Hzg Hzd Bc Bz 45176。 版次 日 期 簽 字 舊底圖總號 底圖總號 日期 簽字 油 浸 電 力 變 壓 器 溫 升 計 算 共 頁 第 頁 39 6 ? ?? ?? ?:::hbqbqhbqbqhbqbq??????????????????????????????風冷式內(nèi)外線圈自冷式外線圈自冷式內(nèi)線圈????? 2aA tt???????? ??????? 5 0 01 0 0B12aA qtt? ? ????????????? 500 qttΔ Bq At a ? ? ? ? ? ? ??????? ? ? ? ??? 餅式繞組的溫升 (θ q b) 計算 θ q b = τ q b + θ y ≤ 63 K ( ) 式中: τ q b — 被計算繞組的溫差( K);高功能餅式繞組用 τ q g , 按 公式( )計算; 普通餅式繞組用 τ q b , 按公式( )至公式( )計算; θ y — 油平均溫升( K),按公式( 6)計算,對軸向分裂的變壓器,其分裂 的低壓繞組位于不同的油溫區(qū),位于上部的低壓繞組中心周圍的油平均溫 升約為: θ ys =( y +θ y) / 2 = y 。普通餅式繞組的溫 差 按下式計算: 式中: q q b — 被計算繞組的熱負載( W / m2),按公式( )計算; Δτ δ — 被計算繞組的絕緣校正溫差( K),按下式計算: Δτ δ = (δ t- ) q q b [ K ] ( ) 其中: δ t — 被計算繞組的導線間絕緣厚度( mm),一般 δ t = A t- a 當線餅有附加絕緣時,應考慮其附加絕緣包不緊, δ t 按表 計算: 表 線段有附加絕緣時導線間絕緣厚度 mm 線餅輻向 Bq 線餅有附加絕緣時導線絕緣厚度 δ t 圖 例 Bq ≤ 100 Bq = 101~ 150 Bq = 151~ 200 Δτ h — 被計算繞組的線段油道校正溫差( K),有擋油隔板的油道溫差可不校正; 無擋油隔板的線段油道校正溫差,可按下列經(jīng)驗公式計算 : 其中 : Δ t — 無擋油隔板的繞組線段油道校正溫差的修正值( K),見圖 曲線 。另外,電壓≤ 110kV 級的自冷或 風冷式變壓器,繞組中放有擋油隔板 5 個,分成 4 個油區(qū)(外進外出);電壓 220kV級的自冷或風冷式變壓器,繞組中放有擋油隔板9 個,分成 8 個油區(qū)(外出外進)。 式中: q qb — 高功能餅式高壓或低壓繞組的熱負載( W / m2);按公式( )計算。 S q b z — 被計算繞組的軸向散熱面( m2),按公式( )計算; S q b h — 被計算繞組的橫向散熱面( m2),按公式( )計算; α t — 被計算繞組的導線絕緣校正系數(shù),當 At≤ 時,取 α t = , 當 At> a 時,取α t = At / a ; 其中: At — 被計算繞組的絕緣導線厚度( mm),如組合或換位導線指組合或換位后的絕緣導線厚度; a — 被計算繞組的裸導線厚度( mm),如組合或換位導線為: a = At-δ t δ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