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元復習中國古代史(下)單元線索:581至907年是隋唐時期。這一時期,國家大一統(tǒng),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第五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單元體系第五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朝——開運河創(chuàng)科舉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隋唐的科學
2024-12-02 01:11
【摘要】第六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1、遼、宋、西夏、金政權的并立2、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3、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4、元朝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表現(xiàn)、影響)遼、宋、西夏、金政權的并立①遼、北宋、西夏政權的建立(時間、人物、都城)。②遼、西夏與北宋的和戰(zhàn)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③金和南宋的對峙
2024-08-12 13:21
【摘要】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五代、遼、宋、夏、金、元一、政治1、從分裂走向統(tǒng)一宋元時期政權更替演變十國五代遼(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
2024-11-12 23:56
【摘要】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遼、宋、西夏、金的并立第七學習主題第1課一、唐朝的滅亡(618-907)與五代十國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國二、遼國建立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祖陵耶律阿保機塑像一、唐朝的滅亡(618-907)與五代十國統(tǒng)一契丹各部
2025-01-08 11:24
【摘要】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單元小結節(jié)錄及反思吳自興教材分析: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共有六篇課文,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課文概述了民族
2024-12-12 23:15
【摘要】1/10七下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復習課教學設計【復習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單元的復習,進一步了解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及戰(zhàn)爭與議和;熟練掌握宋代南方生產發(fā)展和商業(yè)繁榮的史實,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現(xiàn);了解宋代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能夠簡要復述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說明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2024-11-28 12:19
【摘要】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單元測試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答題卡內。)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1.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
2024-12-06 23:42
2024-12-12 14:10
【摘要】經濟重心的南移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宋元遼北宋西夏西夏金南宋民族政權并立1、說出上圖中顯示的政權名稱;反映了這一時期怎樣的時代特征?2、右圖的這種局面被哪個政權結束?元朝理一理名稱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遼10世紀初
2024-10-21 11:35
【摘要】新課標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中考試題精選第6課 遼、宋、西夏、金的并立1、(·湖南婁底)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下面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答案:C2、(·山東濱州)參考下圖指出,這一時期統(tǒng)治濱州一帶的政權是()
2025-06-12 23:16
2024-08-12 13:42
【摘要】有個成語叫“逐鹿中原”,請問大家知道中原在哪里嗎?導入第3課區(qū)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經濟區(qū)的形成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大量外遷一、四大經濟區(qū)的形成漢代形成哪四大經濟區(qū)?其特點是什么?我國古代經濟區(qū)域發(fā)展的整體特點是什么?【
2024-11-22 00:37
【摘要】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單元線索:960年至1368年是宋元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重心有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南下,民族關系出現(xiàn)了新變化。單元體系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一、遼、夏、金與北宋的關系二、宋代經濟和社會生活三、元朝
2024-11-17 10:57
【摘要】 岳麓版初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唐朝的民族關系 唐朝的民族關系 課標內容: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與東突厥的關...
2025-04-05 12:54
【摘要】錢塘江懷古袁枚江上錢王舊跡多,我來重唱百年歌,勸王妙選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由于植被被破壞,黃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陡@圖》仔細觀察,看看圖中的農民都在從事哪些勞動?動腦筋
2024-11-11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