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已達(dá)到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的水平。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把蘇軾的詞風(fēng)與其人生的不凡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將其概括為明艷、狂放、曠達(dá)三種風(fēng)格,分析深入,思辯能力強(qiáng),有一定的理解水平,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是一篇較高質(zhì)量的論文。 [評語 ] 蘇軾一生在宦海風(fēng)波中沉浮,經(jīng)歷曲折、閱歷豐富。 這篇論文的寫作非常具有難度,在寫作過程中,感謝張瑞君老師對我的悉心指導(dǎo),感謝同學(xué)們給我的幫助。他一方面用佛老的無為對付打擊,而另一方面又以儒家的入世精神在旋渦中掙扎,執(zhí)著的走著儒家用世之路。 third, major of HuangZhou、 HuiZhou and DanZhou Ci was posed of broadminded languange. However, whether unworried, unrestrained or broadminded, it underlyingly reflected SuShi?s depression in life. Key words SuShi unworried languange unrestrained languange broadminded languange [后記 ] 蘇軾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奇才,是歷代研究得最多的文學(xué)家。 From limitless patriotic emotion in MiZhou provincial governor to tranquil spirit world during the exile in HuangZhou、 HuiZhou and DanZhou,under influence of above factors, his Ci written was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irst, major of early HangZhou Ci was posed of unworried langu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hi’s experience in life and style of Ci Abstract When the giants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 stepped into society in China history, their early ambition and late suffering were always in a state of oppsition and embarrassment. SuShi couldn?t get out of disposition of fate,his way in life became overgrown with brambles under impact of dissident power. In an offical careen between pain and joy, SuShi have gone through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From early smooth sailing to late overgrown with brambles。 [20] 林語堂《蘇東坡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20 年。 [18] 王建平《蘇軾性格特征的文化闡釋》,《河南社會科學(xué)》 1997 年 6 月 P67— 70。 [16] 趙凌宇《坦蕩的個性 曠達(dá)的風(fēng)格》,《河南電大學(xué)報》, 1994 年第 4 期 P10—11。 [14] 許黎英《從“伶工之詞”到“士大夫之詞”》,《紹興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第 21卷第 5 期 P66— 68。 [12] 張晶《試論蘇軾貶謫時期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中州學(xué)刊》, 1990 年第 6 期 P87— 91。 [10] 王雙啟《宋詞精賞》,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8 年。 [8]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6] 劉毓盤《詞史》,上海,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1931 年。 [4] 陳邇冬《宋詞縱談》,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7 年。 [2] 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 2020 年。 [3] 見王水照、王宜瑗《蘇軾及其作品選》, P107,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因漢代的御史府樹上多烏鴉,御史府又叫“烏臺”,故人們把蘇軾的這次文字獄稱為“烏臺詩案”。其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三八本傳;清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巴蜀書社 1985 年影印本;孔凡禮《蘇軾年譜》,中華書局 1998 年排印本。正是由于他這種最終的曠達(dá)情懷,使他成為北宋文學(xué)的最高峰。 無論是以杭州詞為主體的明艷雅麗還是以密州詞為主體的疏狂奔放,抑是以黃州、惠州、儋州詞為主體的平靜曠達(dá),這都是蘇軾在時事的影響下所做出的真實(shí)的,能夠反映他的內(nèi)心世界的文章。這首詩是蘇軾遠(yuǎn)謫生活的總結(jié),象他在黃州、惠州、儋州時所寫的詞一樣,他對挫折、迫害的回答總是曠達(dá)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勝平生。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元符三年( 1100)正月,哲宗死,無子,由弟弟徽宗即位,神宗妻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 《減字木蘭花》 本篇作于元符二年( 1099)立春日,全詞用歡快跳躍的筆調(diào),用曠達(dá)的心態(tài),描寫了海南絢麗的春色和充滿生機(jī)的大自然:春風(fēng)宜人,春酒醉人,桃花楊花,紅白相襯;連用七個“春”字,更突出了作者對海南之春的熱情禮贊。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fēng)吹酒醒。例如: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fēng)來海上?,F(xiàn)在令他著迷的就是這種閑適幽雅的田園式的生活。 這時候的蘇軾過著一種閑適幽雅,無憂無慮的生活。 海南人民幫助他在桄榔樹下結(jié)茅建屋,給他送來烤肉,送來貝吉布,他自己也戴斗笠,穿木屐,行吟于桄榔林中,在這里過起了悠然自得的生活。卯酒無虛日 ,夜棋有達(dá)晨。 海南的生活雖然困難,但蘇軾還是很快樂的。政治上沉重的打擊使他感到生還無望,積極抗?fàn)幍木駞s使他決心要頑強(qiáng)地生活下去。乃知壽夭無定,習(xí)而安之,則冰蠶火鼠,皆可以生。夏秋之間,物無不腐敗者。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fù)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dá)之路乎?”會此可以一笑。 我們從下面兩篇短文,可以洞察當(dāng)時蘇軾內(nèi)心深處的搏斗。然亦未易悉數(shù),大率皆無爾”。今到海南,首當(dāng)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于諸子,死即葬海外。他在《與王敏仲書》中說:“某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他在花甲之年來到儋州,來到了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個重要的驛站。時任宰相的章惇聽說他在惠州的生活竟是如此的逍遙,因而進(jìn)一步對他進(jìn)行政治上的迫害,將蘇軾流放到儋州。聞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蘇軾“歸隱田園”僅僅是他內(nèi)心深重的呼喚和迫切的想法的話,那么蘇軾在儋州的生活則真正地和老百姓生活在了一起,他完全放棄了在政治上的抱負(fù),將官場的爾虞我詐、浮名虛利徹底地拋在了腦后,真正地實(shí)現(xiàn)了歸隱田園的理想,這也是時事使然,命運(yùn)希奇古 怪地又一次捉弄了他。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謁金門昨夜霜風(fēng)》),他決心“莫問世間何事”(《好事近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酒斟時,須滿十分。我勸髯張歸去好》)。 歸隱田園的情懷發(fā)展到后期更為深厚。 ”(《東坡先生墓志銘》)。 (《滿庭芳》) 這些詞章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