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1.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2.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3.能靈活運用求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3.回憶圓柱體的特征。4.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口
2024-11-12 02:55
【總結】圓柱圓錐執(zhí)教者:白曉霞學習目標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發(fā)現(xiàn),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1、圓柱是由幾個面圍成的?2、觀察你手中的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大小相等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3、拿出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每個面,有什么感覺?上下一樣
2024-11-11 03:13
【總結】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烏鴉喝水規(guī)則物體不規(guī)則物體S=25平方厘米10厘米4厘米小組測量,將結果記錄到下表中。S=25平方厘米10厘米78克S=25平方厘米10厘米117克?能用鐵塊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算出第三塊鐵塊的體積嗎?156克活動提
2024-11-29 12:58
【總結】空間與圖形(1)——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六年級總復習?自學《新課程輔導》第112頁?直線、射線、線段有什么特征??直線沒有端點,兩邊可以無限延長?射線有一個端點,沒有端點的一邊可以無限延長?線段有兩個端點,不能延長,但可以量出長度?直線、射線、線段之間有什么關系??過一點可以有多少
2024-11-29 12:59
【總結】比例尺的應用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5×8000=40000(厘米)40000厘米=400米5×80=400(米)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與18000相等:哪個比相等?解:設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是x厘米。
【總結】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1.掌握正比例的意義及字母表達式,會正確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2.通過對比、觀察、歸納、培養(yǎng)同學們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3.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這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1、一臺碾米機碾米的情況如下表。工作時間∕時碾米數(shù)量∕噸123453(
2024-11-12 02:57
【總結】1 六下習作4蘇教版 一、談話導入 ,從小學開始,我們都去過哪些難以忘懷的地方呢 (1)學生說的地方可能會十分雜,或者是自己的個性特色比較 鮮明,但是老師要做好幫助學生甄別和篩選的工...
2024-08-15 18:30
【總結】義豐小學:潘萬春實際測量平整土地、興修水利、建造房屋時都需要測量土地。在地面上測量距離測量工具:標桿卷尺測繩測量較近的距離:可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先要通過這兩點測定一條直線然后沿著這條直線測量這兩點之間的距離標桿卷尺測繩在地面上測量距離
【總結】旅游費用的預算六年級下冊授課人:席玲英北京故宮杭州西湖樂山大佛萬里長城翼城歷山旅游時會有哪些費用呢?交通費用:來回兩次火車飛機市內交
【總結】反比例的意義時間/天123456……生產總量/噸20406080100120……長江造紙廠生產總量和生產的天數(shù)成正比例嗎?為什么?、、怎樣表示正比例關系。)(一定kxy?xyk、數(shù)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當單價一定時,
【總結】應用:就是把科學的原理,運用到制作上。學習目標?知道運用科學原理可以設計制作許多物品來提高效率。?能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制作一些簡單的玩具或器具。把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運用原理科學家應用成果地震波在固體中傳播的原理張衡(中國)地動儀蒸汽機產生動力的原理瓦特(英國)
2024-12-04 17:59
【總結】表面積和體積圓柱體lianlong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六年級下冊北碚區(qū)聯(lián)龍小學教學專用(練習課)1、做這個蛋糕盒至少需要多少材料?2、給這個蛋糕盒貼上一圈商標紙,需要多少?3、這個蛋糕盒要占多大的空間?r=30cmh=20cm1、做這個蛋糕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紙板?2、給這個蛋糕盒貼
2024-11-23 12:16
【總結】懂得科學知識是一種本領,能把學到的科學原理應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領。有了這些本領,不但能夠提高我們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一、歷史上有許多把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利
【總結】適者生存動物篇常識科-小學六年級「適者生存」冬眠蛇青蛙蛇和青蛙在冬季來臨前大量進食,讓身體儲藏大量脂肪,到了冬天,便不吃不動,進行冬眠,減少體力和熱能的消耗。蜥蜴適應寒冬。「適者生存」遷移雁藍鷺天氣轉冷時,鷺和雁會遷移到溫暖的地方去。鷺還有長長的腿,
2024-12-04 17:58
【總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的本領。在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要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盡去解釋更多的現(xiàn)象,探究更多的問題。1、在同樣生長的小草上蓋上一個瓶子,為什么結果就不一樣呢?因為蓋上瓶子后,小草周圍的溫度和溫度將
2024-11-15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