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詩。追溯詩人的身世,可以為我們找到。解讀這首詩的鑰匙。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畈田蔣村一個地主家庭。據(jù)說艾青出生后,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克"雙親。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nóng)婦"大堰河"家撫養(yǎng)。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讀書的年齡才回到父母家里。而親生父母對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絲家庭的溫暖。艾青后來說過他"從小就等于沒有父母",只有"大堰。1932年,艾青因為參加進步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guān)進監(jiān)獄。第1、2節(jié)為第一部分,寫"我"和大堰河雖然階級出身不同,卻有著割不斷的血肉聯(lián)系,"我是地主的兒子",卻"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而重疊反復地詠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為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述大堰河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第6節(jié),將"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