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2) 以后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圖 4 專題 檢測區(qū) 針對訓(xùn)練 如圖 3 所示,光滑水平面 上有三個木塊 A 、 B 、 C ,質(zhì)量分 別為 mA= mC= 2 m , mB= m , A 、 B 用細(xì)繩連接,中間有一壓縮的彈簧 ( 彈簧與滑塊不栓接 ) .開始時 A 、 B 以共同速度 v0運動, C 靜止.某時刻細(xì)繩突然斷開, A 、 B 被彈開,然后 B 又與 C 發(fā)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終三滑塊速度恰好相同,求 B 與 C碰撞前 B 的速度. 圖 3 專題 檢測區(qū) 例 2 兩塊厚度相同的木塊 A 和 B ,緊靠著放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其質(zhì)量分別為 mA= k g , mB= k g ,它們的 圖 2 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質(zhì)量 mC= 0. 1 k g 的滑塊 C ( 可視為質(zhì)點 ) ,以 vC= 25 m /s 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 A 的上表面,如圖 2 所示,由于摩擦,滑塊最后停在木塊 B 上, B 和 C 的共同速度為 3 . 0 m / s ,求: (1) 木塊 A 的最終速度 vA; (2) 滑塊 C 離開 A 時的速度 vC′ . 專題 檢測區(qū) 一、多物體作用,注意選取系統(tǒng) 1 .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 ( 1) 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 ( 2) 系統(tǒng)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 0 ; ( 3) 系統(tǒng)的內(nèi)力遠(yuǎn)大于外力. 2 .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系統(tǒng).選擇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時,必須合理選擇系統(tǒng),然后對系統(tǒng)進(jìn)行受力分析,分清內(nèi)力與外力,從而判斷所選系統(tǒng)是否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 專題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整合區(qū) 自我 檢測區(qū) 例 1 質(zhì)量為 M 和 m0的滑塊用輕彈 簧連接,以恒定速度 v 沿光滑水平 面運動,與位于正對面的質(zhì)量為 m 的靜止滑塊發(fā)生碰撞,如圖 1 所示,碰撞時間極短,在此 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M 、 m0、 m 速度均發(fā)生變化,碰后分別為 v v v3,且滿足 ( M + m0) v = M v1+ m v2+ m0v3 B . m0的速度不變, M 和 m 的速度變?yōu)?v1和 v2,且滿足M v = M v1+ m v2 C . m0的速度不變, M 和 m 的速度都變?yōu)?v ′ ,且滿足 M v= ( M + m ) v ′ D . M 、 m0、 m 速度均發(fā)生變化, M 和 m0的速度都變?yōu)?v1,m 的速度變?yōu)?v2,且滿足 ( M + m0) v = ( M + m0) v1+ m v2 圖 1 專題 檢測區(qū) 解析 這是一個由 A 、 B 、 C 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以該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當(dāng) C 在 A 、 B 上滑動時, A 、 B 、 C 三個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但在水平方向上不存在其他外力作用,因此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 1) 當(dāng) C 滑上 A 后,由于有摩擦力作用,將帶動 A 和 B 一起運動,直到 C 滑上 B 后, A 、 B 兩木塊分離,分離時木塊 A 的速度為 v A . 最后 C 相對靜止在 B 上,與 B 以共同速度 v B = m/s 運動,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 C v C = m A v A + ( m B + m C ) v B . 專題 檢測區(qū) 解析 A 、 B 在彈力的作用下, A 減速運動, B 加速運動,最終三者以共同的速度向右運動,設(shè)共同速度為 v , A 和B 分開后, B 的速度為 vB,對三個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整個過程總動量守恒,則有 ( mA+ mB) v0= ( mA+ mB+ mC) v ① 對 A 、 B 兩個木塊,分開過程滿足動量守恒,則有 ( mA+ mB) v0= m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