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組分形成的固溶體是 一個相。如果出現(xiàn)負值,則說明體系可 能處于非平衡態(tài)。 E F 壓強 A f = 2 B f =0 C f=0 D 溫 度 氣相 f =2 β固相 f=2 α固相 f=2 液相 二、一元相圖的型式 一元系統(tǒng)相圖中各平衡相 名稱 平衡相 ABCD 氣相 ABE β固相 相區(qū) EBCF α固相 FCD 液相 AB 氣相 β固相 相線 BC 氣相 α固相 CD 氣相-液相 BE β固相- α固相 FC α固相-液相 相點 B β固相- α固相 -氣相 C α固相 -氣相-液相 1. 可逆 三、可逆和不可逆的多晶轉(zhuǎn)變 實線表示穩(wěn)定態(tài),虛線表示介穩(wěn)態(tài)。 熔融狀態(tài)的 SiO2由于粘度很大,冷卻時往往成為過冷的液相--石英玻璃。 在 870℃ 適當保溫,促使鱗石英生成; 在 1200~ 1350℃ 小心加快升溫速度 避免生成 α 方 石英 。 P點是回吸點又是析晶終點。 分析粘土磚,其礦物組成 ? 分析生產(chǎn)硅磚中 Al2O3存在降低耐火度的 影 響 ? Al2O3SiO2系統(tǒng)相圖 分析粘土磚,其礦物組成 ? 石英和莫來石 (A3S2), A3S2含量增加,耐火度增大,其中含 Al2O3大約 33%。對于三元系統(tǒng)中有混合物分解為三種物質(zhì),或有三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其重量比需用 兩次杠桿 規(guī)則求出。 要求 : (1) 確定溫度的變化方向; (2)各界線的性質(zhì); (3) 會劃分各分三元系統(tǒng); (4) 分析不同組成點的析晶路程, 析 晶終點和析晶終產(chǎn)物; (5) 在 E1E2界線上 m點是溫度最 高點 。 在連線 SC上, P點是析晶終點。 A e1 Q S B e4 e3 C A B C S E m P . 1 分析 : 1點 在 S的初晶區(qū)內(nèi), 開始析出晶相為 S, 組成點在 ?ASC內(nèi), 析晶終點為 E點, 析出晶相為 A、 S、 C; F D L ? A +S p=3 f=1 L p=1 f=3 熔體 1 1 [S , (S)] D[S , S+ (A)] L ? A +S+C p=4 f=0 E(L消失 )[1 , A+ S+C] E [F , A+S+(C)] L ? S p=2 f=2 A e1 Q S B e4 e3 C A B C S E m P O Q 2 . 2點 在 B的初晶區(qū),開始析出的晶相為 B,組成點在 ?BSC內(nèi),析晶終點為 P點, 析出晶相為 B、 S、 C。等溫線愈密,表示液 相面越 陡 峭。 A B C M N E D F O 從等邊三角形的某一頂點向?qū)呑饕恢本€,則在線上的任一點表示對邊兩組分 含量之比 不變, 而頂點組分的含量則隨著遠離頂點而降低。 SA(B)表示 B組分溶解到 A組分中所 形成的固溶體; SB(A)表示 A組分溶解在 B組分中所形成的固溶體 。 一致熔融化合物 :液相和固相組成一致。 原料 :天然石英 (? 石英 ) 生產(chǎn)方式 :高溫煅燒 晶型轉(zhuǎn)變 :很復(fù)雜 (原因:介穩(wěn)狀態(tài)的出現(xiàn) ) 要求 : 鱗石英含量越多越好,而方石英越少越好。當緩慢冷卻時,在 870℃ 仍可逆地轉(zhuǎn)變?yōu)??-石英;當迅速冷卻時,沿虛線過冷,在 163℃ 轉(zhuǎn)變?yōu)榻榉€(wěn)態(tài)的 ?-鱗石英,在 117℃ 轉(zhuǎn)變?yōu)榻榉€(wěn)態(tài)的 ?-鱗石英。 2022個大氣壓以上,可得幾重冰,比重大于水。 如果電場、磁場或重力場對平衡狀態(tài)有影響,則相律中的 “ 2”應(yīng)為“ 3”、“ 4”、“ 5”。 根據(jù)吉布斯相律 f = c- p+ 2 f - 自由度數(shù) c - 獨立組分數(shù) p - 相數(shù) 2 - 溫度和壓力 外界因素 硅酸鹽系統(tǒng)的相律為 : f = c- p+ 1 二、相 律 (i) 相與相之間有界面,可以用物理或機械辦法分開。 如 : 水泥中的 β - C2S, 陶瓷中介穩(wěn)的四方氧化鋯 。 ..4SiO2 - SiO2 自由度 (f) 定義 : 溫度、壓力、組分濃度等可能影響系統(tǒng)平衡狀態(tài)的變量中, 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改變而不會引起舊相消失新相產(chǎn)生的 獨立變量的數(shù)目 具體看一個二元系統(tǒng)的自由度。 單元系統(tǒng)中,只有一種組分,不存在濃度問題。如果加熱速度過快,則 ?-石英過熱而在 1600℃ 時熔融。 對 SiO2的相圖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 ?SiO2的所有處于 介穩(wěn)狀態(tài)的熔體的飽和蒸汽壓都比相同 溫度范圍內(nèi)處于熱力學(xué)穩(wěn)定態(tài)的熔體的飽和蒸汽壓高 。 (2) T2: S% = M2L2/S2L2 100% ; L% = M2S2/S2L2 100% (3) 剛到 TE : 晶體 B未析出,固相只含 A。 杠桿規(guī)則計算固液相量。 ) 第四節(jié) 三元系統(tǒng)相圖 三坐標的立體圖 平面投影圖 相圖 頂點 :單元系統(tǒng)或純組分; 邊 : 二元系統(tǒng); 內(nèi)部 :三元系統(tǒng) 應(yīng)用: 已知組成點確定各物質(zhì)的含量; 已知含量確定其組成點的物質(zhì)。 平面界線 → 空間界線 平面點 → 空間點 e1 → E1 e2 → E2 e3 → E 3 E→E / (2) 冷卻過程溫度降低的方向 (3) 等溫線: 在空間結(jié)構(gòu)圖的液相面上, 高度不同,溫度也不同, 而液相面投影到 ABC上是 一個沒有高低差別的平面, 因而引入 等溫線。 D 三角形規(guī)則 用途: 確定結(jié)晶產(chǎn)物和結(jié)晶終點。 總結(jié) 特點:三個無變量點,但只能劃分兩個副三角形,即可能的析晶終點是 P點或 E點。 C S C S E F m C S m C S C S m C S B 切線規(guī)則 :用于判斷三元相圖上 界線的性質(zhì) 定義: 將界線上的某一點所作的 切線與相應(yīng)的組成 的連線相交, 如 交點 在連線上 ,則表示界線上該處具有 共熔性質(zhì) ; 如 交點在 連線的延長線上 ,則表示界線上該處具有 轉(zhuǎn)熔 性質(zhì) , 遠離交點的晶相被回吸。 根據(jù) 杠桿規(guī)則 : M1+ M2?P P+ M3 ? M M1 + M2+ M3 ? M M1 M2 M3 M . P A B C 交叉位置規(guī)則 M點在 ?M1M2M3某一條 邊的外側(cè) ,且在另二條邊的延長線范圍內(nèi)。 圖 1015 Al2O3SiO2系統(tǒng)相圖 2 0 0 01 8 0 01 6 0 01 4 0 01 2 0 0溫度℃S i O 2 2 0 4 0 6 0 8 0 A l 2 O 3摩 爾 %2 0 4 0 6 0 8 0L + A l 2 O 31 7 2 3 L + S i O2E 1 1 5 9 5L + A 3 S 2 固 溶 體1 8 5 0L1 8 4 0E2A l2O3+A3S2固 溶 體A3S2固 溶 體S i O2+ A3S2固 溶 體重 量 %2 0 5 0L + A3S2固 溶 體F (1)劃分二元分系統(tǒng); (2)確定各無變量點的性質(zhì)及相間平衡; (3)應(yīng)用: 鎂質(zhì)耐火材料 配料中 MgO含量應(yīng)大于 Mg2SiO4中 MgO含量,否則配料點落入 Mg2SiO4- SiO2系統(tǒng), 開始出現(xiàn)液相溫 度及全融溫度急劇下降,造成耐 火度急劇下降。 b L+A L+C A+C C+B A C B L+B T a TE E P L L p=1 f=2 熔體 4 F [D , (C)] E[H , C+(A)] E(液相消失 )[L , A+ C] L ?C p=2 f=1 L ?A+C p=3 f=0 4 F D L H 化合物在低溫形成高溫分解 L+A L+B A+B A C B A+C C+B E Ta Te Td 1 A B A+B A+C B+C A+B E L+A L+B 化合物存在于某一溫度范圍內(nèi) 2 四、固相中有化合物形成或分解的二元系統(tǒng)相圖 A B A+B A+C B+C L+A L+C L+B 3 升溫形成,降溫分解 C C/ D D/ E H O P 熔體 3的冷卻過程: L P +B?C p=3 f=0 L p=1 f=2 熔體 3 C [C/ , (B)] L ?B p=2 f=1 P[D/, 開始回吸 B+ (C)] P (液相消失 )[D , B+ C] B+C p=2 f=1 [H , B+A] [O , A+B] B+A p=2 f=1 B C L C→A+B 兩種類型 : A、 在低共熔點下發(fā)生 B、 在低共熔點以上發(fā)生 實例應(yīng)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