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 100,90,80,60,85,75,20,25,10,70,65,50 B. 100,70,50,20,90,75,60,25,10,85,65,80 ,且要求排序是穩(wěn)定的,則應選 C 。 } } list[ (5) ]=rootkey。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0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val。 /*首先建立只有輔助表元的空鏈表 */ head = (NODE *)malloc(sizeof(NODE))。 struct node * next。 return list。 NODE * list=NULL, *p。p=pnext) printf(“ %4d” ,pval)。i++){ y=y+1。 B. 計算方法 C. 邏 輯存儲 D. 數(shù)據(jù)映象 ,從邏輯上可以把數(shù)據(jù)結構分成 C 。 } if(i==j) return(p)。 snext=p。 C. qlLink=plLink。 A. 1+ni(I1) B. 1+ni(I+1) C. n1+n2+? +nm D. m 20,16,13,14,19 16,20,13,14,19 13,16,20,14,19 13,14,16,20,19 13,14,16,19,20 所用的排序方法是 A 。 A. 總有 s=b B. 總有 sb C. 總有 sb D. 與 k 值大小有關 111. 如果要求一個線性表既能較快地查找,又能適應動態(tài)變化的要求,則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A. 分時系統(tǒng) B. 實時系統(tǒng) C. 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 D. 網(wǎng)絡操作系統(tǒng) 123. 對處理事件有嚴格時間限制的系統(tǒng)是 B 。 A. 進程控制塊對每個進程僅有一個 B. 進程控制塊記錄進程的狀態(tài)及名稱等 C. 進程控制塊位于主存儲區(qū)內(nèi) D. 進程控制塊的內(nèi)容、格式及大小均相同 ,錯誤的是 A 。 A. 1 個 B. 2 個 C. 和裝入主存的作業(yè)個數(shù)相同 D. 不確定 D 。 A. 時間片間隔 B. 調(diào)度算 法 C. CPU 速度 D. 內(nèi)存空間 7. 采用輪轉法調(diào)度是為了 A 。 A. 基本相同 B. 有點不同 C. 并發(fā)程序執(zhí)行總體上執(zhí)行時間快 D. 順序程序執(zhí)行總體上執(zhí)行時間快 B 。 A. 計算機激光照排系統(tǒng) B. 航空定票系統(tǒng) C. 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 D. 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tǒng) 3. 操作系統(tǒng)是一種 B 。 A. C 語言 B. 匯編語言 C. 操作控制命令 D. 作業(yè)控制語言 , C 兼顧了短作業(yè)與長作業(yè)。 A. 一個程序段 B. 一個程序單位 C. 一個程序與數(shù)據(jù)的集合 D. 一個程序的一次執(zhí)行 134. B 不是引入進程的直接目的。 A. 多個用戶同時使用一臺計算機的打印設備 B. 多個用戶同時進入計算機系統(tǒng),并要求同時處于運行狀態(tài) C. 一個計算機系統(tǒng)從宏觀上進行作業(yè)的并行處理,但在微觀上仍在串行操作 D. 多個作業(yè)同時存放在主存并處于運行狀態(tài) CPU 管理主要是解決 C 。 A. 插入排序 B. 選擇排序 C. 快速排序 D. 歸并排序 {25,84,21,47,15,27,68,35,20}進行排序時,元素序列的變化情況如下: (1) 25,84,21,47,15,27,68,35,20 (2) 20,15,21,25,47,27,68,35,84 (3) 15,20,21,25,35,27,47,68,84 (4) 15,20,21,25,27,35,47,68,84 則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 D 。 A. 有序數(shù)據(jù)元素 B. 無序數(shù)據(jù)元素 C. 元素之間具有分支層次關系的數(shù)據(jù) D. 元 素之間無聯(lián)系的數(shù)據(jù) 93. 設 n, m 為一棵二叉樹上的兩個結點,在中序遍歷時, n在 m 前的條件是 C 。 A. CDBGFEA B. CDGFEAB C. CDBAGFE D. CDBFAGE , D 不是樹的存儲形式。 plLinkrLink=q。 A. head==NILL B. headnext==NULL C. headnext==head D. head != NULL ,已知 q 所指結點是 p 所指結點的前驅(qū)結點,若在 p和 q 之間插入 s 結點,則應執(zhí)行 C 。 while(pnext amp。i++){ s=a+b。 供選答案: (1): A. 輸入和輸出 B. 鍵盤 操作 C. 管理和控制 D. 匯編和執(zhí)行 (2): A. 軟件和硬件 B. 主機和外設 C. 高級語言和機器語言 D. 用戶和計算機 (3): A. 進程控制塊 B. 作業(yè)控制塊 C. 文件控制塊 D. 設備控制塊 (4): A. 運行態(tài)轉換為就緒態(tài) B. 就緒態(tài)轉換為運行態(tài) C. 運行態(tài)轉換為等待態(tài) D. 等待態(tài)轉換為運行態(tài) (5): A. 軟盤 B. 硬盤 C. CDROM D. 寄存器 答案: CDADB 48. A 是信息的載體,它能夠被計算機識別、存儲和加工處理。 if(ans==1) list=ins(list,x)。 (4) 。pval=x。 線性表的查找有 (4) 和 (5) 兩種,但 (5) 只能用于順序存儲的情況。 /*生成新表元 */ (3) = v。 程序一邊讀入整數(shù),一邊構造一個從大到小順序鏈接的鏈表,直至不能從鍵盤讀入整數(shù),然后順序輸出鏈表上各表元的整數(shù)值。 (list[child]list[child+1])) (2) 。 A. 直接插入排序 B. 冒泡排序 C. 簡單選擇排序 O(n2),比 A 的性能差。 }BTN。 A. 堆棧 B. 隊列 C. 數(shù)組 D. 線性表 6 的數(shù)組來實現(xiàn)循環(huán)隊列,且當前 rear和 front 的值分別為 0和 3。 while( (1) ){ if(Lelem[i]!=Lelem[j]) { if(j!=(i+1)) (2) 。 A=Anext。集合用有序鏈表實現(xiàn),用一個空鏈表表示一個空集合,表示非空集合的鏈表根據(jù)元素之值按遞增排列,執(zhí)行 C=AB 之后,表示集合 A 和 B 的鏈表不變,若結果集合 C 非空,則表示它的鏈表應根據(jù)元素之值按遞增序排列。 for(。 int I。 pb = hbnext。 p = (2) 。 D. snext=pnext。 A. logn B. nlogn C. 2n/2 D. n! s 所指結點加到 p 所指的結點之后,其語句應為: D 。 void bine(linklisttype *ha, linklisttype *hb){ linklisttype *h, *p。 } 參考答案: (1) ha (2) pnext (3) ha=hanext (4) hb (5) pnext (6) hb=hbnext (7) pnext=hb (8) pnext=ha A 中所有元素 (a1,a2,?,a n)與表 B 的一個順序子表 (bk,bk+1,?b k+n1)完全相同(即a1=bk,a2=bk+1,?a n=bk+n1),則稱表 A 包含在表 B 中。參數(shù) n(n0)指明循環(huán)鏈表的結點個數(shù),參數(shù) I(1≤ I≤ n)指明起始結點,參數(shù) m( m0 是步長) ,指明從起始結點或前次被刪除并輸出的結點之后的第 m 個結點作為本次被輸出并刪除的結點。 (2) 。 (6) 。 C=last=(NODE *)malloc(sizeof(NODE))。 ,填充空格,使其成為完整的算法。 (4) j++。 A. 2h B. 2h1 C. 2h+1 +1 E. 2h1 F. 2h1 G. 2h+11 H. 2h+1 124 個葉結點的完全二叉樹,最多有 B 個結點。 A. 元素按值有序 B. 采用順序存儲結構 C. 元素按值有序,且采用順序存儲結構 D. 元素按值有序,且采用鏈式存儲結構 ,對 256 個元素的線性表分成 16 塊最好,每塊的最佳長度是 16 ;若每塊的長度為 8,其平均檢索長度 為 21 。i) adjust(list, i, n)。今有一空棧 S,對下列待進棧的數(shù)據(jù)元素序列 a,b,c,d,e,f 依次進棧、進棧、出棧、進棧、進棧、出棧的操作,則此操作完成后,棧 S 的棧頂元素為 (4) ,棧底元素為 (5) 。 v = unext。 for(p=headnext。amp。 x vvalu。 \n\t 請輸入選擇! ” )。從未排序的序列中,挑選出元素,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某一端位置,這是 (2) 排序。 i=1。 A. i B. ni C. ni+1 ,給出輸入項 A,B,C。 A. ni B. ni+1 C. ni1 D. i n 的順序表中刪除第 i 個元素時, 需向前移動 A 個元素。 :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int data。 A. 可以順序存儲 B. 數(shù)據(jù)元素是一個字符 C. 可以鏈接存儲 D. 數(shù)據(jù)元素可以是多個字符 p 和 q,求 q 在 p 中首次出現(xiàn)的位置的運算稱作 B 。 A. acbed B. decab C. deabc D. cedba T2 是由有序樹 T 轉換而來的二叉樹,則 T 中結點的前序就是 T2 中結點的 A 。 A. n B. n C. ? ?nn 2log D. ? ?n2log {46,79,56,38,40,84},則 利用堆排序的方法建立的初始堆為 B 。采用線性探測法處理沖突,并將關鍵字序列 {26,25,72,38,8,18,59}依次存儲到哈希表中。 A. 0 B. 6 C. 9 D. 10 A 。 A. 按進程使用的資源進行調(diào)度 B. 按進程在隊列中等待的時間進行調(diào)度 C. 按時間片輪轉調(diào)度 D. 非剝奪方式優(yōu)先數(shù)調(diào)度 JCB 的內(nèi)容不包括 C 。 A. 擴大內(nèi)存空間,提高內(nèi)存空間的利用效率 B. 節(jié)省內(nèi)存空間,實現(xiàn)進程間通信,提高內(nèi)存空間的利用效率 C. 共享內(nèi)存中的程序和數(shù)據(jù) D. 以上說法均不對 ,不采用動態(tài)重定位的是 B 。 A. 程序順序執(zhí)行的再現(xiàn)性 B. 程序順序執(zhí)行的封閉性 C. 并發(fā)程序失去封閉性 D. 并發(fā)程序失去再現(xiàn)性 ,處理器的利用率 C 。 A. 同一時刻 B. 同一時間間隔內(nèi) C. 某一固定時刻 D. 某一固定時間間隔內(nèi) ,常 C 通過變量、數(shù)組形式來實現(xiàn)。 A. 最先適應算法 B. 最優(yōu)適應算法 C. 最壞適應算法 D. 以上都不對 ,頁表的大小由 A 決定。 A. 1,3,4,2 B. 4,3,2,1 C. 4,1,2,3 D. 1,4,3,2 : A1 以計算為主, A2 以輸入 /輸出為主, A3 是計算和輸入 /輸出兼顧,在作業(yè)調(diào)度中,若采用優(yōu)先級調(diào)度算法,為盡可能使處理器和外部設備并 行工作,則它們的優(yōu)先級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C 。 A. 為使進程共享資源,又使它們互不沖突,因此必須使這些相關進程同步 B. 系統(tǒng)中有些進程必須合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