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大公鼎傳大公鼎傳——《遼史》卷一○五[說明]大公鼎(1043—1121),遼中京大定(今內(nèi)蒙古寧城西)人,為渤海族。祖先世代居住在遼陽率賓(今俄羅斯雙城子附近),圣宗統(tǒng)和年間,徙遼東豪族于中京,他祖先也隨之遷居于大定。咸雍年間中進士,任沈州觀察判官,改良鄉(xiāng)令,遷興國節(jié)度副使,進拜大理卿。天柞帝時,歷長寧節(jié)度使、南京
2024-12-13 16:32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譚澄傳譚澄傳——《元史》卷一九一[說明]譚澄,字彥清,金末元初人。襲叔職任交城令,時年十九,壓制豪強,扶救貧民。入忽必烈藩府,頗受信任。忽必烈即位后,被提升為懷孟路總管,教民種植,地無遺利。歷河南、平灤兩路總管,至元七年(1270),入為司農(nóng)少卿。西南夷羅羅斯內(nèi)附于元,元世祖以譚澄為副都元帥,同知宣尉使司事。剛到
2024-12-13 10:34
【摘要】第一篇:《宋史·黃伯思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祖履,資政殿大學士。父應求,饒州司錄。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凌云意。自幼警...
2025-10-09 02:07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卜天璋傳卜天璋傳——《元史》一九一[說明]卜天璋(125O—1331),字君璋,元代洛陽(今屬河南)人。其父曾仕金為孔目官,后歸附蒙古,任真定路管民萬戶。卜天璋自幼聰穎,識大體。至元年間任河南府史,后為中書掾,大德四年(1300),被擢為工部主事。歷任樞密院都事、刑部郎中。仁宗曾召天璋入宮,當時興圣太后在座
2024-12-13 11:04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盧懷慎傳盧懷慎傳——《新唐書》卷一二六[說明]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jiān)察御史,后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只在于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家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楊繼宗傳楊繼宗傳——《明史》卷一五九[說明]明朝的清官中,楊繼宗堪稱為佼佼者。他居官于天順(1457—146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三朝,那時的官場已不似明初之嚴整,官吏貪黷漸成風氣,楊繼宗卻身處其中,不為之所染,以至當時掌權(quán)的太監(jiān)汪直都承認:“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吳遵路傳吳遵路傳——《宋史》卷—二六[說明]吳遵路(?—1043),宋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字安道。大中祥符進士。仁宗時,知常州,儲米備荒,饑民存活者甚眾。累遷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司事,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郵軍設置斗門,以利防洪灌溉,增加常平倉儲糧,以備災年。凡所措置規(guī)劃,后人均以為便。后被召修起居注。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張孝杰傳張孝杰傳——《遼史》卷—一()[說明]張孝杰,遼建州永霸縣(今遼寧朝陽西)人。遼興宗重熙二十四年(1055)為進士第一。遼道宗清寧年間累遷為樞密直學士,咸雍初出為惠州刺史,不久恢復舊職,兼知戶部司事。三年,拜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八年,封陳國公,遷北府宰相,在漢人中貴幸無比。與耶律乙辛,起讒害皇太子耶魯斡,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陸隴其傳陸隴其傳——《清史稿》卷二六五[說明]陸隴其(1630—1692),原名尤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康熙朝的著名清官。他四十一歲考取進士,四十六歲才做了江南嘉定縣知縣。他自幼讀書,生性恬淡清高,不為名利所拘,赴任后即“以興利除害、移風易俗為己任”,并“以德化民”。當時的江寧巡撫慕天顏貪婪無度,一次借生日
2024-12-11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