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陸變遷》學案第二課時學習目標:,并能解釋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發(fā)展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對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理解。導學問題:1.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大板塊拼合而成,即:__
2024-12-08 19:33
【摘要】《第二節(jié)氣溫的變化和差異》教案一.教學要求1.理解氣溫的涵義,知道怎么測定氣溫。2.理解氣溫的變化,知道氣溫的差異跟什么有關(guān)。3.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4.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并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二.教學重點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
2024-12-08 00:01
【摘要】第二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一二三一、海拔和相對高度1.地面高度的計算(1)海拔:一個地點高出的垂直距離,又稱為絕對高度。如圖中甲、乙兩點的海拔分別是米和米。(2)相對高度:一個地點高出的垂直距離。如圖中甲、乙兩點的相對高度是米。海平面150
2025-06-18 14:55
【摘要】《第三節(jié)地球的自轉(zhuǎn)》教案一、教學目標1、了解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zhuǎn)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轉(zhuǎn)造成晝夜更替的現(xiàn)象。2、仿做地球自轉(zhuǎn)造成晝夜更替的實驗。3、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球知識的興趣。二、重點與難點重點:地球的自轉(zhuǎn)。難點:晝夜更替。學法指導: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進行教學,使學生理解地球自轉(zhuǎn)。
2024-12-08 00:02
【摘要】《第一節(jié)地圖基本要素》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是地圖的基本要素。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在地圖上量算兩點間的距離。在地圖上找出圖例與注記。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已有知識和信息,掌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摘要】《第四節(jié)地球的公轉(zhuǎn)》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使學生明確公轉(zhuǎn)的方向、周期、特點,進而明確四季的形成。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能力及參與意識。3、思想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意識。教學重點:公轉(zhuǎn)過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教學難點:四季的形成教具:地球儀或經(jīng)緯儀
【摘要】《第六節(jié)美國》習題選擇題,正確的是(),多島嶼和半島,但也有巨大橫亙東西的大山脈,位于西部,正確的是(),光合作用強,棉花帶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qū),乳畜帶分布在溫帶海洋氣候區(qū),有利于科學管理和機械化作業(yè),正確的是(),農(nóng)業(yè)不重要
2024-11-16 02:41
【摘要】1.氣溫的觀測氣溫:是指大氣的冷熱程度,一般用℃表示。確切反映一個地方天氣狀況的氣溫,是用放置在氣象臺裝置氣象觀測儀器的百葉箱內(nèi)的溫度計測定。通常一天要觀測四次氣溫,一般在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觀測。工具:溫度計一、氣溫概述2.平均氣溫日平均氣溫:
2024-11-30 15:47
【摘要】主頁一、地勢西高東低二、地形復雜多樣三、主要地形區(qū)360NAB一、地勢西高東低地勢指的是,我國地勢高低,呈階梯狀分布。有人把大陸架稱為我國的“第四級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