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虛詞及用法舉例一、之(一)用作代詞1.人稱代詞,代人、代事、代物??勺g為“他(們)”“它(們)”“他們的”。(1)下車引之。(《期行》)(2)借旁近與之。(《傷仲永》)(3)康肅笑而遣之?!顿u油翁》(4)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5)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6)跳往助之。(《愚公移山》)(7)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8)策之
2025-08-04 00:27
【摘要】編號: 時間:2021年x月x日 海納百川 頁碼:第5頁共5頁 文言虛詞的解答技巧_ 了解常見代言虛詞在代中的用法,是閱讀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識。綜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從總體來說,著...
2025-04-13 23:19
【摘要】第一篇:高中作文有效教學(xué)研究總結(jié)報告 高中作文有效教學(xué)研究總結(jié)報告 作者:馮洪忠單位:章丘中學(xué)電話:***郵編:250200郵箱:fhz_1975@ 高中作文有效教學(xué)研究總結(jié)報告 一、課題提出...
2025-10-25 22:11
【摘要】........文言虛詞小故事1.而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蓖褙懀?)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lán)而(5)青于藍(lán)。婉貞博學(xué)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
2025-08-04 00:17
【摘要】一、之 ,又分幾種情況: ?、倏梢源恕⒋?、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xué)》,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谥甘敬~,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
2025-08-04 00:18
【摘要】九塊買s222013年高中語文文言虛詞分類1.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曾是以為孝乎?是社稷之臣也無乃爾是過與滔滔者,天下皆是也2.總此十思,弘茲九德某所,而母立于茲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亦將有感于斯文何故至於斯則風(fēng)斯在下矣事君數(shù),斯辱矣4.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其后秦伐趙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5.告夫三子今
2025-08-04 09:03
【摘要】能否單獨充當(dāng)結(jié)構(gòu)成分而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從詞義的角度看,實詞主要是表示詞匯意義(實際意義,概念),虛詞主要表示語法意義(表示概念之間的各種的各種語法關(guān)系和句子語氣等)實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后兩者有的歸為虛詞)虛詞:連、介、語、助、嘆、(代、副)之一、代詞(一)、作動詞的賓語,可以指人、事物處所等。(1)指人,主要是指代第三人
2025-08-05 06:25
【摘要】“而”字的用法一、用作連詞。(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表示并列時,“而”連接的兩個成分有相同的主語,但互不影響。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等。1、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戴震難師》(七上)2、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戴震難師》(七上)3、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郢人》(七下)4、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甑馈稘M井游記》(八上)
2025-08-04 00:51
【摘要】江蘇省清河中學(xué)2012高三語文二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閱讀主備人:周海燕2012-3-82012屆高三文言虛詞復(fù)習(xí)教學(xué)目標(biāo)1、掌握《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15個虛詞的用法2、提高學(xué)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教學(xué)重點熟練掌握虛詞“之”“而”“以”“因”“乃”用法考點解讀2012年江蘇《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
2025-05-01 23:09
【摘要】第一篇:教學(xué)研究 教師怎樣說課 良好的說課能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它集備中說、說中評、評中研、研中學(xué)為一體這是優(yōu)化課堂設(shè)計提高教師教學(xué)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由過去聽上課評上課發(fā)展到今...
2025-10-04 21:33
【摘要】專業(yè)資料整理分享 高中文言文語法梳理【詞類活用】一般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3、動詞活用為名詞4、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2025-06-16 19:35
【摘要】高中文言文默寫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用古詩文的名句來表情達(dá)意,往往會比白話更加典雅含蓄。比如一位女性就可以用《詩經(jīng)·氓》的“?(1)?,?(2)?”來表達(dá)對青春老去,情感消磨的感嘆;也可以用《楚辭·離騷》的“?(3)?,?(4)?”來表達(dá)自己對荷花、芙蓉等服飾圖案的喜愛;還可用李商
2025-08-05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