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3) 3戊醇 ( 4) 1丙醇 ( 5) 2丁酮 ( 6)異丙醇 ( 7)丙醛 ( 8)苯乙酮 C H 3 C H 2 O HC H 3 C H ( C H 2 ) 2 C H 3O HC H 3 C H 2 C H C H 2 C H 3O HC H 3 C H 2 C H 2 O H C H3 C H C H 2 C H 3O HC H 3 C H C H 3O HC H 3 C H 2 C H O C C H 3O 酮式 —— 烯醇式 互變異構(gòu)現(xiàn)象 實(shí)驗(yàn)事實(shí) C H 3 COC H 2 COC H 3 2 . 4 二 硝 基 苯 肼 C O橙 色CO淡 黃 C H 3 C OI 2 + N a O HCOH 3 CB r 2 / C C l 4 褪 色 C = CC CF e C l 3 C = CO H紫 黑 色C CO HH 2 活 潑 HN a 活潑 H CH 3 C CH 2 CH 3OCOCH 3OOHCH 3酮式( 20%) 烯醇式 ( 80%) C H 3 COC H C H 3CO H互變異構(gòu)現(xiàn)象 同分異構(gòu)體之間能以一定的比例平衡共存,并且相互轉(zhuǎn)化 . 從理論上講,凡具有 α H的醛、酮都可能有這種互變異構(gòu)現(xiàn)象。 ( 仲 醇 )C=C,C=O均還原 2 用 LiAlH4 , NaBH4 M+H H 2 O O HR C H R 39。 怎樣寫(xiě)酮式 烯醇式互變異構(gòu)? C C H 2OC C H 3OC C H C C H 3OO H(a) COC H C C H 3O H(b) NNOOOHHNNO HO HO H三、氧化反應(yīng)和還原反應(yīng) C H 3 C H 2 C H 2 C H O C H 3 C H 2 C H 2 C O O HK M n O 4醛基若在芳環(huán)上的話,氧化條件不能太激烈,否則芳環(huán)側(cè)鏈會(huì)氧化成苯甲酸: C H 2 C H O C H 2 C O O H冷 、 稀 K M n O4或 C r O 3 H氧化反應(yīng) (醛的特殊反應(yīng) ) C H O C O O HA g2 O 若用氧化銀作氧化劑,可使醛氧化成酸,而分子中的其他官能團(tuán)不受影響: 醛易氧化成相同碳原子數(shù)的羧酸,而酮通常難被氧化,這是醛和酮化學(xué)性質(zhì)的主要差別。CC H CH CH 3 C OHC H 3 C HO HC H 2 CHO2丁烯醛 (a,β不飽和醛 ) ★ 應(yīng)用 :有機(jī)合成中增長(zhǎng)碳鏈的重要方法 問(wèn)題: CH3CHO + CH3CH2CHO 稀 OH ? 如果使用兩種不同的帶 aH的醛進(jìn)行醇醛縮合 ,則反應(yīng)復(fù)雜,最少生成四種產(chǎn)物。 ) HN H NN O 2N O 2( 橙 黃 )2, 4二硝基苯肼 2, 4二硝基苯腙 ★ 應(yīng)用: 鑒別和分離羰基化合物 C COH ?+ ? a a ?’+ ?’’+ 堿 (二 ) a碳及 a氫的反應(yīng) (二 ) a碳及 a氫的反應(yīng) 含有 a氫的醛酮具有一定的酸性是因?yàn)?: (1)受到鄰近羰基的吸電子作用影響,使 CH鍵的極性變大, a氫易成質(zhì)子形式離去; (2)a氫離去后所形成的共軛堿因存在 Pπ 共軛,而得到穩(wěn)定。 R 仲醇 CO HR 39。 C H OC H 2 O HO HHHH OO HHO HHOHHO HO HHHH OC H 2 O HHO HO HHHO HO HHHH OC H 2 O HHO吡喃葡萄糖 99% 這種現(xiàn)象在單糖化合物中很普遍! 偕 二 醇R COR 39。R H半縮醛 HOR`/干燥 HCl CO R 39。 ◆ 醛和酮的親核加成反應(yīng)活性比較 :(電子效應(yīng)和空間效應(yīng)) O OA r C A rR C RROC H 3 C C H 3H HOC HOCOR C C H 3HOCA r親核加成反應(yīng)活性次序如下: ▽ 醛羰基碳所帶的正電性程度高 ▽ 只連一個(gè)烴基,空間位阻較小 ▽ 酮羰基碳所帶的正電性程度低 ▽ 連有兩個(gè)烴基,空間位阻較大 烴基的斥電子效應(yīng)和空間位阻增大 > > > > > > 加氫氰酸 如何提高此反應(yīng)速度 提高溶液的 pH值 R COR 39。醛 和 酮 第九章 Aldehyde and Ketone 醛( Aldehyde) 酮( Ketone) C=O 羰基 carbonyl group R COH醛 酮 CO R 39。 ( H ) + H C N R CO HR 39。O R 39。 ( H ) + H 2 O CO HR 39。 R 39。 R C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