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2節(jié)血液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途徑示意圖血液循環(huán)——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流動。血液為什么能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動呢?人體的血管一、血液流動的管道——血管三類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動脈靜脈三類血管的比較:血管分布血
2024-11-30 08:12
【摘要】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講義【課程標準】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納諫等內容,培養(yǎng)和提高客觀、全面、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2024-11-18 21:09
【摘要】第6課開放與交流一、遣唐使與鑒真東渡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唐代中日之間的交流盛況空前。遣唐使船什么是遣唐使?日本為何要派“遣唐使”來唐朝?“遣唐使”給日本社會帶去了什么?1、遣唐使遣唐船遣唐使吉士長丹?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
2024-12-08 14:33
【摘要】第9課科學技術一、埃及太陽歷二、歐幾里得三、阿基米德一、古埃及太陽歷1、來歷來源于社會生活的需要根植于生活實際的總結依賴于各種知識的綜合2、演變?思考:1、古埃及太陽歷和儒略歷、公歷之間有什么傳承關系?2、公歷有何長處?
2024-11-30 07:57
【摘要】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學習目標預習:1、遣唐使是一種什么組織?2、遣唐使的活動對日本產生了什么影響?3、鑒真東渡日本都傳授了什么?4、玄奘西行為我國文化發(fā)展作出什么貢獻?一、遣唐使與鑒真東渡1、遣唐使2、鑒真東渡1、玄奘西行二、玄奘西行
2024-11-30 01:24
【摘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地方有“唐人街”?為什么外國人會將中國人稱為“唐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課件“遣唐使”?為什么日本會派那么
2024-12-08 14:32
【摘要】第6課開放與交流預習:1、遣唐使是一種什么組織?2、遣唐使的活動對日本產生了什么影響?3、鑒真東渡日本都傳授了什么?4、玄奘西行為我國文化發(fā)展作出什么貢獻?一、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日本。
【摘要】一、靖康之變與北宋滅亡:1、背景:金的興起與進攻:(1)原生活在和流域的女真族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一、靖康之變與北宋滅亡:1、背景:金的興起與進攻:(2)1115年,稱帝,建立政權,后定都。1125年滅遼。
2024-11-19 04:17
【摘要】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數據,例如:1)小瑛家養(yǎng)了20只羊。2)小巨人姚明身高。(3)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約為8844米.(4)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它的面積約有44萬米2(5)青銅峽108塔塔數眾多,造型獨特,是中
2024-11-19 00:51
【摘要】第8課璀璨的文學藝術一、千古吟詠的唐詩1、李白:詩仙2、杜甫:詩圣李白----詩仙詩歌浪漫、奔放豪邁、氣魄宏大、清新飄逸,語言輕快、想象豐富。憂
2024-11-27 23:09
【摘要】第8課璀璨的文學藝術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講義【內容標準】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以李白、杜甫等唐代偉大詩人
2024-12-08 10:56
【摘要】第8課璀璨的文學藝術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課件以小組為單位循環(huán)進行,每個同學都可代表本組參賽,但必須背出題目、作者、內容,背不出來的小組自動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小組為勝。加油!你能猜出以下畫中有什么詩嗎?靜夜思李白床
【摘要】四大發(fā)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東漢時,()改進了造紙術?西漢時,蔡倫印刷術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唐代發(fā)明北宋時期,由()發(fā)明的其優(yōu)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畢昇指南針
2024-12-01 20:47
【摘要】第17課先進的科學技術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小組:________編號:________主備人:實驗中學游潘英參與人:實驗中學李鳳云【認定目標】(心中有目標,你就會走向成功?。?,說出造紙術的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產生的巨大影響?!搬t(yī)圣”張仲景和“神醫(yī)”華佗的
2024-12-09 08:23
【摘要】重大發(fā)明與科技創(chuàng)新目錄火藥雕版印刷術趙州橋退出課堂練習趙州橋返回雕版印刷中所用的雕版在印刷術發(fā)明前,人們用手抄書,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時期,人們從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啟發(fā),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鋪上紙,一張一張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