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 A M C 13.(宜昌市, 2020)如圖, P 為⊙ O 外一點(diǎn), PA、 PB 為⊙ O 的切線, A、 B 為切點(diǎn), OP 與⊙ O交于 D, BC是直徑,四邊形 ACOD的面積是△ BAD的面積的 2倍。( 1)求⊙ O的半徑 R;( 2)用 a、 b表示陰影部分的面積 S(結(jié)果可不化簡); 11.(福州市, 2020)如圖,由矩形 ABCD的頂點(diǎn) D引一條直線分別交 BC及 AB 的延長線于 F、G,連 AF 并延長交△ BGF的外接圓于 H,連 GH、 BH。 E O B D A C E 6.(北京市海淀區(qū), 1997)如圖,四邊形 ABCD內(nèi)接于半⊙ O, AB 為直徑,過點(diǎn) D的切線交 BC的延長線于點(diǎn) E,若 BE⊥ DE, AD + DC = 40,⊙ O的半徑為 350 ,求 BC的長及 tan∠ CDB的值; 7.(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1999)如圖, AB 是⊙ O的直徑,點(diǎn) P 在 BA的延長線上,弦 CD⊥ AB,垂足為 E,∠ POC =∠ PCE。求( 1) EC的長;( 2)弓形 EmC(陰影部分)的面積(不取近似值); 4.(西藏自治區(qū), 1998)已知:如圖, A、 B是⊙ O和⊙ P的交點(diǎn), AC 是⊙ O的直徑, D、 E分別是 CA、 CB的延長線與⊙ P 的交點(diǎn), AC = 2, BC = AD = 1。 E C F G P A B O P O E D C B A P O1 O2 PB = PE( 1)求證: CE = DF;( 2)如果⊙ O2的半徑為 2,∠ ABC = 60176。 ( 1)求證: BD 2 = AB (龍巖市、寧德市, 2020)如圖,已知 AB、 AC 分別為⊙ O 的直徑和弦, D為 BC的中點(diǎn), DE⊥ AC 于 E, DE = 6cm, CE = 2cm。 ( 1)求證: PA是⊙ O的切線;( 2)如果弦 CD交 AB 于 E, CD的延長線交 PA于 F, AC = 8, CE∶ ED = 6∶ 5, AE∶ EB = 2∶ 3,求 AB 的長和∠ ECB的正切值; 【例 5】(遼寧省, 1999)如圖,⊙ O1和⊙ O2內(nèi)切于 A,⊙ O2的弦 BC切⊙ O1于 D, AD 的延長線交⊙ O2于 M,連 AB、 AC 分別交⊙ O1于 E、 F,連 EF。 CB; G N E M D C B A E F H A O D C B D B C A P E FD; 1(聊城市, 1999)如圖,⊙ O的割線 PAB、 PCD分別與⊙ O交于 A、 B、 C、 D,且 ADBC = CDPB。 F N O2 O1 P A M Q D C O1 B ( 1)求證:① MA = AN;② MQ 2 = 2CD 2;( 2)若直線 O1A與⊙ O2相切,求證: MQ 2 = 8O1C AD; (天津市, 2020)如圖,兩圓內(nèi)切于 P,大圓的弦 AB 切小圓于點(diǎn) C。 O2 C E B A O1 O ED;( 3)AB = 2 AE; (黃岡市, 1996)如圖,⊙ O2經(jīng)過⊙ O1的圓心 O1且與⊙ O2相交于點(diǎn) A 和 B, AC 為⊙ O1的直徑,直線 CB交⊙ O2于 D, AD 交⊙ O1于 E, BE的延長線交⊙ O2于 F,連結(jié) AF、 FD。 ( 1)若∠ BCA = 60176。 求證:( 1)∠ MPN = 90176。求證:( 1) CE = CF;( 2) AC PO;( 2) PE求證:( 1) AE 2 = AD ⌒ ⌒ O P T E C B A F 過點(diǎn) A的⊙ O1的切線與 BC的延長線交于點(diǎn) T。 CE; O1 PD = BC求證:( 1) ABAD = AEDE ;( 2) AC = 2AF; 1(貴陽市, 2020)已知:如圖,⊙ O2過⊙ O1的圓心 O1,且與⊙ O1內(nèi)切于點(diǎn) P,弦 AB 切⊙ O2于點(diǎn) C, PA、 PB分別與⊙ O2交于 D、 E,延長 PC交⊙ O1于點(diǎn) F,連結(jié) CD、 CE、 AF。 M P D C B A B A D C P E F D C B A O CB; 1(廣東省, 2020)如圖, AB 是⊙ O的直徑,點(diǎn) C在⊙ O上,過 O作 ED // CB交 AC 于 F,使EF = CB,連 AF 并延長交⊙ O于 G,交 CB 的延長線于 D。 GA; 1(天門市, 2020)如圖,以 Rt△ ABC 的斜邊 AB 為直徑作△ ABC 的外接圓 O,∠ B 的平分線BE交 AC 于 D,交⊙ O于 E,過 E作 EF // AC交 BA的延長線于 F。( 1)求證: OE = 12 AC;( 2)求證:DPAP = BD 2AC 2 ;( 3)當(dāng) AC = 6, AB = 10時(shí),求切線 PC的長; 【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