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 60 768合計 768內(nèi)外填充墻重的計算: 表 5-7 柱重力統(tǒng)計類別 總計算長度 (m) 墻計算高度 (m) 墻厚計算值(m) 荷載標(biāo)準(zhǔn)值(KN/m 2) 總 重(KN)外墻 7 7 內(nèi)墻 7 合 計 樓板恒載、活載計算(樓梯間按樓板的 倍計算): 樓板面積: – –2=(m 2) 樓梯面積: +2=(m 2)恒載=樓梯恒載+ 樓板恒載 : + = 活載:(+2)+ ( – –2) =31由以上計算可知,一層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1=G 恒 +G 活=768 + + + + = 注:柱剩上粉刷層重力荷載而對其重力荷載的增大系數(shù) 。 y1為上下層梁線剛度變化時反彎點高度比的修正值。Wk Vj ED △u △u/h 35表 63 A、D 柱彎矩計算表層號 hi /m K V ∑Dij Di/∑Dij Di Vi y yh Mc 上 Mc 下 Mb 總5 50666 11305 4 50666 11305 3 50666 11305 2 50666 11305 1 61972 13818 表 64 B、C 柱彎矩計算表層號 hi /m K V ∑Dij Di/∑Dij Di Vi y yh Mc 上 Mc 下 Mb 總5 50666 14028 4 50666 14028 3 50666 14028 2 50666 14028 1 61972 17168 表 65 風(fēng)載作用下柱端剪力和軸力計算圖AB,CD 梁剪力計算 BC 梁剪力計算 柱軸力計算層次 M1 M2l VA,D M3 M4 l VB,C A,D 柱軸力 B,C 柱軸力5 3 4 3 3 3 2 3 1 3 36圖 62 風(fēng)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彎矩剪力及軸力圖 地震荷載計算 橫向自振周期的計算 橫向自振周期的計算采用結(jié)構(gòu)頂點的假想位移法。 (△u) i 為第 i 層的層間側(cè)移。表 66 結(jié)構(gòu)頂點的假想側(cè)移計算層次 Gi(KN) ∑D i(N/m) △ui(m)ui(m)5 759990 10-3 10-34 759990 10-3 10-33 759990 10-3 10-32 759990 10-3 10-31 929580 10-3 10-3T1= (u T) 1/2 =(10-3 )1/2=(s) 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的計算本結(jié)構(gòu)高度不超過 40m,質(zhì)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變形以剪切型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即:結(jié)構(gòu)等效總重力荷載代表值 GeqGeq=∑Gi=(+3+)=(KN ) 計算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 а1查表得二類場地近震特征周期值 Tg=。計算過程如下表:表 6-8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層次 Vi(KN) ∑D i(N/mm)△ui ( m) ui(m) hi(m) θe=(△u) i /hi5 759990 1/24464 759990 1/15283 759990 1/11932 759990 1/10401 929580 1/1197由此可見,最大層間彈性位移角發(fā)生在第二層,1/10401/550,滿足規(guī)范要求。m)M 下(KN 梁柱的內(nèi)力組合43表 71 梁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及相應(yīng) VMmin及相應(yīng) VVmax及相應(yīng) M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5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4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3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2 BC 中 M 44續(xù)表 71 梁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及相應(yīng) VMmin及相應(yīng) VVmax及相應(yīng) M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1 BC 中 M 45表 72 A、D 柱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 及相應(yīng) V,NNmax 及相應(yīng) V,MNmin 及相應(yīng) V,MM N 柱頂V M N 5柱底V M N 柱頂V M N 4柱底V M N 柱頂V M N 3柱底V M N 柱頂V M N 2柱底V M N 柱頂V M N 1柱底V 46表 73 B、C 柱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 及相應(yīng) V,NNmax 及相應(yīng) V,MNmin 及相應(yīng) V,MM N 柱頂V M N 5柱底V M N 柱頂V M N 4柱底V M N 柱頂V M N 3柱底V M N 柱頂V M N 2柱底V M N 柱頂V M N 1柱底V 47 柱端彎矩設(shè)計值的調(diào)整 A、D 柱彎矩值調(diào)整第 5 層,按《抗震規(guī)范》 ,無需調(diào)整。ηc 柱端彎矩增大系數(shù),三級取 表 74 橫向框架 A、D 號柱柱端組合彎矩設(shè)計值的調(diào)層次 4 3 2 1截面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ηcM N B、C 柱彎矩值調(diào)整第 4 層,柱頂軸壓比[u N] = N/Ac fc=103/= 可知,4 層柱端組合的彎矩設(shè)計值應(yīng)符合下式要求: ΣMc=ηcΣMb (7-1)表 75 橫向框架 B、C 號柱柱端組合彎矩設(shè)計值的調(diào)層次 4 3 2 1截面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 柱頂 柱底ηcM N 488 截面設(shè)計 框架梁截面設(shè)計以第 1 層 AB 跨框架梁的計算為例。m 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抗震設(shè)計中,對于樓面現(xiàn)澆的框架結(jié)構(gòu),梁支座負(fù)彎矩按矩形截面計算縱筋數(shù)量。下部跨間截面按單筋 T 形截面計算:αs=M/(f cmbf, h02)=10 6/ξ=1(12αs) 1/2=As=ξfcmbf, h0/fy=2400565/300=實配鋼筋 3Ф20,A s=942 mm2。 支座 B 上部, αs=M/(f cmbf, h02) = = ξ=1(12αs) 1/2= 可近似取 As=ξfcmbf, h0/fy =300565/300= 實配鋼筋 3Ф16,A s=603 mm2。 箍筋選擇 梁端加密區(qū)箍筋取 Ф8150,箍筋用 I 級 Q235 熱扎鋼筋,f yv=210N/mm, 加密區(qū)長度取 ,非加密區(qū)箍筋取 Ф8所以梁全長頂面除負(fù)彎矩筋外任需設(shè)置 2Φ12 的鋼筋。M=*=(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