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危險的患者,如發(fā)熱、腹痛、骨折、頭暈等患者,預檢護士則按照“一問、二看、三檢查、四分診”的原則對患者進行分科,指導患者到相應的科室就診。,維持急診室內秩序并安排適當的診治地點。,應立即通知有關上級部門,積極組織搶救,遇有涉及刑事案件者應向保衛(wèi)部門報告。T(time,時間):疼痛開始、持續(xù)、終止的時間。CRAMS評分總分≤8為重傷總分越小,傷情越重項目/分值說明正常(2分)輕度異常(1分)嚴重異常(0分)C循環(huán)(Circulation)毛細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縮壓>100mmHg毛細血管充盈延遲和收縮壓85~99mmHg毛細血管充盈消失和收縮壓<85mmHgR呼吸(Respiration)正常急促、淺或呼吸頻率>35次/分無自主呼吸A腹胸部(Abdomen)無壓痛有壓痛肌緊張、連枷胸或有穿通傷M運動(Motor)運動自如對疼痛有反應對疼痛無反應或不能動S語言(Speech)正常譫妄講不清完整的詞語急診疼痛病人的PQRST評分公式P(provoke,誘因):疼痛發(fā)生的誘因及加重與緩解的因素。O(objective,客觀現象):收集病人客觀感受資料,包括體征及異常征象。無主病人:由他人或公安送來的無主病人,先予分診處理同時做好保護工作。一般病人:??萍痹\就診處理,視病情入住觀察室、專科病房或帶藥離院。心臟呼吸驟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續(xù)嚴重的心律失常、嚴重的呼吸困難、反復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創(chuàng)傷、大面積燒傷Ⅱ類:急重癥有潛在的危險,病情有可能急劇變化,需要緊急處理與嚴密觀察。參考文獻:[1]Gerven R,Delooz H, SerJneus W, et triag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Using the Ustralian Triage Scale : A pilot project [J].Eur J Emerg Med ,2001,8(1): 12. [2][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0, 8(1): 103104.[3]Christopher M , Paula T, Nicki G, et triage: a report from the ACEP/ ENA fivelevel triage task force[J].J Emerg Nurs,2005(31):3950.[4]Karen T ,Linda L ,LynnAnn of the fivelevel emer 2 gency severity index in alevel1 trauma cen 2 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 three tiered triage scheme[J].J Emerg Nurs, 2005,(31):259427.[6]張 [J].護理學報, 2009, 16 ,(9A):2022。 建立分診護士資格準入制度系統學習急診分診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分診技術是分診護士的首要任務[29]。 預檢巡視員要嚴密觀察患者在診治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并及時作出病情評估[24]。如何使急診有限的人力資源、空間資源得到更合理地應用,已經成為社會研究的熱門課題[19], 在如何為患者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服務方面,國內外的許多成熟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建立有效可行的等級分診體系采用―判斷、分流、搶救或分級、再判斷‖的循環(huán)分診系統,由權威專家組成研討小組進行研究,制定每個等級的統一的分診標準,將一般的急診患者分為3級,分別采用3種顏色或數字來進行標記,患者分診后得到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等級的就診卡,每位急診醫(yī)務人員都應該熟悉顏色分類的意義,然后在各醫(yī)院統一實施[20],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論患者來就診時間的早晚,等級高的患者永遠在等級低的患者之前得到診治。 國內分診的優(yōu)點國內的危急患者大致相當NTS中的(1)級和(2)級患者,對這部分患者的救治,國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通道‖ , 有效提高了危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中心自行研制出一種急診分診護理管理程序軟件,對急診患者進行評估、評分,確定患者的危重等級,危重患者優(yōu)先就診,結果顯示效果良好[13]。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急診科設立了以流程為中心的新型導向型分診,護士根據病情把患者分為危重、危急、一般急診患者和復診患者共4類,危重和危急患者直接進入綠色通道[11]。2 國內預檢分診工作概況目前國內急診分診還沒有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標準,統一的成文規(guī)定和操作程序也尚未形成,然而通過對全國范圍內的各級醫(yī)院現有的急診分診模式進行比較,發(fā)現雖然各個醫(yī)院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但急診分診方法的差別卻并不大[8],具體可概括如下 : 一般急診患者的分診患者來到急診科后,分診護士通過―一看、二問、三查、四分診‖的方法,對患者的病情及所屬??魄闆r進行初步判斷,為患者登記掛號,同時通知病房醫(yī)生,引導患者到相關專科接受醫(yī)生的診治[9]。1994年,澳大利亞的急診醫(yī)學院創(chuàng)立了國家預檢標尺(National Triage Scale,NTS), 即現在的澳大利亞預檢標尺(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5],它是根據患者等待診治的時間分為立即復蘇、危急10min、緊急30min、亞緊急1 h和不緊急2 h,共計5個級別,它可以和資源消耗相聯系,對急診科的資源利用率、運行效率、開支等執(zhí)行參數進行分析。但現階段我國急診分診的管理相對滯后,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與技術標準,不同程度地妨礙了分診工作質量的提高[3]。急診分診作為急診工作的第一關,是急診醫(yī)療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急診患者只有經過護士分診后才能得到專科醫(yī)生的準確救治,但是急診患者具有病情緊急、疾病譜廣、醫(yī)療糾紛多等特點,如果分診錯誤,則有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危及患者的生命,直接影響到急診的醫(yī)療、護理質量,對整個急診工作的運行和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