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h高度,故A錯誤;B.拉升同一物體上升相同高度,用動滑輪時是否省力還取決于動滑輪的重和摩擦力的大小,而因為要提起動滑輪做功,故做功較多,故B錯誤;C.減小動滑輪質量,可以減小額外功,根據可知,可以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故C正確.D.用定滑輪拉重物,拉力的力臂為滑輪的半徑,所以向各個方向的拉力都相等,故D錯誤.【點睛】重點理解機械效率為有用功與總功的比,有用功不變,當額外功減小時,總功減小,所以機械效率會提高.19.如圖所示,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物體A和物體B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與提升B相比,提升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若不計繩重與摩擦的影響,則提升A的過程A.額外功較小B.額外功較大C.總功較小D.總功較大【答案】D【解析】解:AB.由題知,提起兩物體所用的滑輪組相同,將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動滑輪重力所做的功是額外功,由W額=G動h可知,提升A和B所做額外功相同,故AB錯誤;CD.不計繩重和摩擦的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額外功相同,提升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所以提升A物體所做的有用功較大,其總功較大,故C錯誤,D正確.答案為D.點睛:本題考查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的認識和理解,注意同一滑輪組提升物體高度相同時額外功是相同的.20.下圖為“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彈簧測力計拉力作用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示(不計繩重與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由圖可知使用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拉力端移動的距離,利用求拉力做的總功,再利用求功率;已知物體的重力和上升高度,利用求有用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在一次提升建材的過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將重600N的建材在10s內勻速提高3m?!驹斀狻緼、使用滑輪組時,克服物重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動滑輪重做額外功,所以總功一定大于有用功;機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η隨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終不能達到和超過100%,故A錯誤;BC、由圖可知,G=12N,此時η=80%,不計繩重和摩擦,即:,解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3N,故C錯誤;G物=12N時,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故B正確;D、G物不變,改變圖甲中的繞繩方式,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繩重及摩擦時,額外功:,即額外功W額相同,總功相同,則兩裝置的機械效率相同。24.如圖所示,可繞 O 點轉動的輕質杠桿,在 D 點掛一個重為 G 的物體 M.用一把彈簧測力 計依次在 A、B、C 三點沿與圓 O 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三 次的示數(shù)分別為 FFF3,它們的大小關系是A.F1=F2=F3=GB.F1<F2<F3<GC.F1>F2>F3>GD.F1>F2=F3=G【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如果動力臂不變,只改動用力方向,其動力不變,據此分析解答。故選:A。故選:B。22.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與物重 G物的關系,改變 G物,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計算并繪出 η 與 G物關系如圖乙所示,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 η 隨 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終將達到 100%B.當 G物=12N 時,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 5NC.此滑輪組動滑輪的重力為 4ND.G物不變,改變圖甲中的繞繩方式,滑輪組機械效率將改【答案】B【解析】【分析】(1)使用機械時,人們?yōu)橥瓿赡骋蝗蝿账仨氉龅墓杏杏霉?;對完成任務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總功。故D正確;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總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根據題圖確定n的大?。ㄖ苯訌膭踊喩弦龅睦K子股數(shù))是本題的突破口,靈活選用公式計算是關鍵。則A. B.拉力F大小為400NC.拉力F的功率為40W D.拉力F的功率為80W【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