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充要條件,記作 . p 是 q 的充要條件,又常說成 “ ” 或 “ ” . p?q q?p p?q q當(dāng)且僅當(dāng) p p與 q等價(jià)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判斷 ( 1) ( 2020 b |= | a || b a , b = | a || b |, ∴ a , b = 1 , ∴ a , b = π 或 0 , ∴ a ∥ b ,即 | a b |= | a || b |” 是 “ a ∥ b ” 的充分必要條件. ( 2) 若 a > b + 1 ,則 a > b 一定成立;但若 a > b , a > b + 1 不一定成立,因此 “ a > b + 1 ” 是 “ a > b ” 的一個(gè)充分不必要條件; 若 a > b - 1 ,則 a > b 不一定成立,不是充分條件; 若 a2> b2,則 a > b 不一定成立,不是充分條件; 若 a3> b3,則 a > b 一定成立 ;若 a > b ,則 a3> b3也一定成立,因此 “ a3> b3” 是 “ a > b ” 的一個(gè)充要條件. 【答案】 ( 1) C ( 2) A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反映了條件 p 與結(jié)論 q 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在具體判斷時(shí),常用如下方法: ( 1) 定義法: ① 若 p ? q ,但 q ? / p ,則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② 若 q ? p ,但 p ? / q ,則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③ 若 p ? q ,且 q ? p ,則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條件,簡(jiǎn)稱充要條件; ④ 若 p ? / q ,且 q ? / p ,則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 2) 集合法: 如果 p , q 分別以集合 A 、集合 B 的形式出現(xiàn),那么 p , q 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借助集合知識(shí)來判斷. ① 若 A ? B ,則 p 是 q 的充分條件; ② 若 A ? B ,則 p 是 q 的必要條件; ③ 若 A = B ,則 p 是 q 的充要條件; ④ 若 A ? B ,且 B ? A ,則 p 既不是 q 的充分條件,也不是 q 的必要條件,即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 3) 等價(jià)法: 當(dāng)某一命題不易直接判斷條件與結(jié)論的充要關(guān)系時(shí),可以利用原命題與其逆否命題的等價(jià)性來判斷,即判斷其逆否命題是否成立. (1) 設(shè) φ ∈ R ,則 “ φ = 0 ” 是 “ f ( x ) = c os( x + φ )( x ∈ R ) 為偶函數(shù) ”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C .充分必要條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 2) 設(shè)集合 A , B ,則 A ? B 是 A ∩ B = A 成立的 ( ) A .充分不必要條件 B .必要不充分條件 C .充要條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解析】 ( 1) 若 φ = 0 ,則 f ( x ) = c os x 是偶函數(shù),但是若 f ( x ) =c os( x + φ )( x ∈ R ) 是偶函數(shù),則 φ = π 也成立.故 “ φ = 0 ” 是 “ f ( x ) =c os( x + φ )( x ∈ R ) 為偶函數(shù) ” 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 2) 由 A ? B ,得 A ∩ B = A ;反過來,由 A ∩ B = A ,且 ( A ∩ B ) ?B ,得 A ? B . 因此, A ? B 是 A ∩ B = A 成立的充要條件. 【答案】 ( 1) A ( 2) C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應(yīng)用 若 “ x 2 > 1 ” 是 “ x < a ” 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則 a 的最大值是多少? 【思路探究】 ( 1) 本例中誰是條件,誰是結(jié)論? ( 2) “ x 2 >1 ” 是 “ x < a ” 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的含義是什么?